每日艺术作品欣赏34《青铜时代》罗丹
1. 创作时间:1877 年。 2. 作者:奥古斯特·罗丹(1840 年 – 1917 年),法国雕塑家。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平民家庭,曾做过雕塑家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后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感动确立了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3. 艺术风格和特点: • 写实手法: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人物的体态、面部表情、肌肉线条等都非常自然生动,仿佛是一个真实的人站在那里。 • 象征意义:以“青铜时代”为题,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雕塑所表现的年青人,颤巍巍地立在那里,好似还没有完全从沉睡中清醒,却已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情感和活力。 • 艺术处理手法独特:罗丹一直关注古代及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们的表现方法,在创作中运用通过雕塑表面的高低起伏使物象在光影波动中忽隐忽现的处理手法,使雕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4. 收藏地:现收藏于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不过也有一些复制品或借展在其他地方,比如曾在上海世博会的法国馆中展出。 5. 创作材料和尺寸: • 材料:青铜。 • 尺寸:高 180.5 厘米,宽 68.5 厘米,深 54.5 厘米。 6. 背后的故事(创作背景): •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应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之后他游历了荷兰和意大利,被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征服,激发了创作冲动。 • 罗丹以一个身材健壮的年轻士兵为模特,花费 18 个月雕塑了一尊男人裸体雕像,最初取名为“被征服者”(或译为“战败者”)。作品完成后在布鲁塞尔展出,被认为太逼真,是真人的翻版,甚至有人批评罗丹是下流的骗子。 • 后来罗丹在巴黎再次展览这件作品,又遭到了讥讽和诽谤。罗丹的老师勒考克组织著名的艺术名流联名为罗丹辩护,并促成政府组成评审团,观看罗丹当众进行雕塑。罗丹高超的技艺令评审团惊叹不已,最终证明了他的清白。这件作品后来被改名为《青铜时代》,并获得了卢森堡博物馆收藏(现为奥赛博物馆收藏)。#罗丹#西方艺术史 #青铜时代#卢森堡#法国#现实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雕塑 #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