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韻儀伍嘉文的教育革命:藝術思維重塑未來學習

在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李韻儀與伍嘉文聯手推動的「藝術思維教育計畫」正引發廣泛關注。這項為期五年的實驗性計畫,已於全台12所中小學試行,透過獨創的「創意感知課程」,將藝術創作方法轉化為跨學科學習工具。

課程核心架構源自兩人多年的創作經驗:李韻儀發展出「水墨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觀察墨色暈染的隨機性,培養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伍嘉文設計「程式邏輯遊戲」,讓學生透過編碼控制互動裝置,建立系統性思考模式。最特別的是「跨界協作工作坊」,要求學生混合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成主題創作,例如用陶土製作可發光發聲的裝置藝術。

2024年公布的成效研究顯示,參與計畫的學生在創意思考、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等指標上,平均提升37%的表現。新竹某實驗中學的案例尤其突出:該校學生運用課程所學,開發出結合書法筆順識別與VR臨摹系統的學習軟體,獲得國際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

李韻儀在近期演講中強調:「藝術不該只是鑑賞對象,而是培養未來關鍵能力的媒介。」伍嘉文則提出「創作型學習」概念:「當學生親自經歷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他們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的應用價值。」兩人正與教育部合作編撰《藝術思維教學指南》,預計2025年推廣至全台百所學校。

這項教育計畫也衍生出社會創新項目。在花蓮偏鄉學校,師生共同創作的互動式在地文化地圖,已成為地方觀光導覽的重要載體;而台東某原民部落則透過數位藝術重現瀕危傳統技藝,獲得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獎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