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术妲己的十年
10 年前我还在美国读物理博士,做实验的同时,也经常在某乎谢邀专业领域的问题,做个热心的匿名网友。 随后剑桥深秋的雨夜,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个女高中生私信问我:老师,如果很喜欢物理,学什么比较好我也认真地答复她。 就这样开启了我们长达 10 余年的羁绊,从上海到美国,再到多伦多,我们这一路都变了好多。我会尽量快速的讲完整个 10 年的故事,希望节省大家一点时间。 我很惊讶,在断联几十天后,你告诉我,你考上了上海理想的大学。这四年里,我们频繁地通过网络联系,从 QQ 到微信,白天不间断视频,夜晚连麦睡觉。你让我重新体验了一把大学生活,我辅导你每一场考试和功课,全部 A。毕竟这东西对一个物理博士来说,太简单了。 大三,你说如果我回国休假的话,就让我来见你。 大三下,我知道你对美国很向往,身为你的另一半,我一定会帮助你。那时候我们又像高考一样拼了命的干,给你补课,教你英语,申请我在的学校。当然,我的女孩很有灵气,也很聪明。 后来你来美国读研究生,很多事情就变了,你沉默地问了我很多遍,我每一步都走得很漂亮的简历,为什么不去大厂写代码,非要弄遥远的学术。 你焦虑绿卡,钞票,真心,你说我在美国的工资不高,人很 nerd,穿衣风格性缩力满满(我觉得还好,冲锋衣配衬衫,起码干净) 美国毕业后,你说绿卡排期太久,就去了多伦多。10 年了,蓝丝绒一样的感情,再也经不起异地恋。 今晚多伦多,嘀嗒的中雨,湿漉漉的冷空气。突然有只麻雀飞进了我的抽油烟机,扑腾扑腾,找不到落脚点,也飞不上去。和我这几年一样。一些事似乎变好了些,但又好像没有,实在太微不足道。 于是我下载了 dating app,定位到剑桥,筛选 35 岁以上,果然刷到了你。你还是穿着性缩力满满的冲锋衣,站在实验室里面,拿本书,原来有的麦子本来就是三年两熟的。 于是我拿起笔,写下我们的 10 年。 #前夫哥 #be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