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干货】Day 1 骨骼肌收缩分类

【每日干货】Day 1 骨骼肌收缩分类

【每日干货】Day 1 骨骼肌收缩分类

骨骼肌收缩机制: 肌原纤维内的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丝相对滑动。 •其滑动幅度,根据肌肉工作需要而定。 •肌肉收缩时,整块肌肉长度可发生变化,也可不发生变化。 根据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分类: 向心收缩(肌肉长度缩短) •张力增加出现在前,长度缩短发生在后。 •骨骼肌主动收缩做正功,W = F(负荷重量) × s(负荷移动距离)。 (1) 等张收缩(动力性/时相性收缩):收缩过程肌肉张力几乎恒定。缺点:只有在“顶点(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才可能达到最大力量收缩。 (2) 等动收缩(等速收缩):肌肉以恒定的速度收缩。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 •不对外做机械功,又称“静力收缩”。如:肌肉收缩对抗不能克服的负荷、参与支撑的肌肉。 离心收缩(肌肉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 •制动、缓冲,可预防运动损伤。 超等长收缩(肌肉先离心拉长,再向心收缩) •工作过程:肌肉离心收缩(迅速拉长)→牵张感受器兴奋→牵张反射性收缩+肌肉主动向心收缩→产生较大的收缩力 •最终收缩力量与离心收缩时被拉长的速度(主要决定因素)和被拉长的长度成正相关 #运动康复 #瑜伽理疗 #生物笔记 #人体躯干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