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桑科落叶乔木桑Morus albaL.的干燥成熟果穗。主产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生用。

  【美容功效】补血滋阴,驻颜乌发。

  【美容方法

  1.用于须发早白、脱发本品功能补血滋阴,用于肾虚精亏之须发早白,可单用水煎内服。亦可外用,如《备急千金要方》染白发变黑方,用桑椹水渍之,涂发或频沐发治之,可使白发变黑。

  2.用于眩晕失眠、面容憔悴本品入肝、肾二经,具养血补阴之功,对于精血亏虚之眩晕耳鸣、失眠多梦,面容憔悴,可单用,或与其他养血益精之品同用,如《良朋汇集》的桑龙酒,即以本品与龙眼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浓缩制膏,或浸酒。鲜品生食。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按语】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滋阴补血,又能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可用治阴血亏虚之头晕耳鸣、目暗昏花、须发早白、肠燥便秘及津伤口渴、消渴等证。

  本品味甘性寒,归肝、肾经,既补阴血,又滋肾阴,为美容保健之品。多用于精血亏虚之须发早白、面容憔悴等证。本品能乌须发,除内服外,古代本草就有外用本品染发乌发的记载,故可谓是中药染发剂。

  【配方

  (1)补益药酒:桑椹子(晒干)四两,龙眼肉四两,烧酒十厅。昼晒夜露,十日开坛饮之,具有补益之功。

  (2)白发拔后或脱后生黑发方:黑熟桑椹,浸入水中,日晒,待水变黑时就可以用以涂搽,搽至黑发复生。

  (3)桑椹蜂蜜膏:鲜桑椹、蜂蜜适量,桑椹捣烂,挤汁,炒,浓缩加蜂蜜,搅匀,煮成膏,放冷后贮瓶备用。早晚2匙,开水送服,每次15~30g。治青年白发及病后气血两虚,神经衰弱。

  (4)补肾桑椹膏:黑桑椹、黑大豆。同熬成膏。每日三四钱,空心开水冲服。大补腰肾,填精益气,和五脏,利关节,生津止渴,养血荣筋,聪耳明目,鸟须黑发。

  【本草文献

  (1)《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2)《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乌须黑发。”

  (3)《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芸香苷、糖、鞣质、苹果酸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等。有增强免疫,增强造血功能作用。

五倍子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红麸杨Rhuspun,jabensis Stewart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或青麸杨Rhus potaniniiMaxim.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寄生而形成。主产于四川。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成,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干燥。生用。

  【美容功效】收湿敛疮,乌发固齿。

  【美容方法

  1.用于湿疮湿疹、赘疣、手足皲裂本品味酸涩性寒凉,既有收涩之功,又能解毒,以收湿敛疮为主要功效,故以湿疹、湿疮为多用。治湿疹,可单味研粉外扑。治婴儿湿疹,用五倍子、黄柏、青黛、冰片共研细末,加凡士林制膏,外涂。治赘疣,可与乌梅、雄黄、大黄配伍,用香醋调成软膏外用。治疮口不敛或皮肤皲裂,与紫草、甘草,共研细末,撒于裂口,有敛疮之功。

  2.用于须发黄白、牙痛、牙齿松动 据《本草纲目》记载,本品能“乌须发”,外用染发,能使须发变黑。本品既固齿,又止痛,对牙齿松动疼痛,可与茯苓、细辛等为末,早晚刷牙。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按语】本品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收敛固涩作用较强,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之功,可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出血不止等滑脱不禁证。

  本品亦为美容所常用。其性涩而收湿敛疮,为湿疮、湿疹、赘疣、手足皲裂等多用。本品又能乌发固齿,可使须发变黑,为染发多用,还用于牙齿松动。

  【配方

  (1)软疣方:五倍子、冰片、川椒、大青叶各等份研末,将软疣用热毛经擦洗至潮红,用醋调本品成糊状,涂于软疣上,日1~2次。

  (2)牙痛方:五倍子、白茯苓、北细辛各15 g,青盐9g,为细末,朝暮刷之,久而大效。治牙齿松动疼痛。

  (3)皮肤皲裂方:以五倍子末,用牛髓填纳缝中,治皮肤皲裂。

  (4)染发方:酸石榴、五倍子、芝麻叶,同杵碎,绢袋盛,于铁器内盛浸,掠发自黑。治须发黄白。

  【本草文献

  (1)《开宝本草》:“疗齿宣,脏腑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

  (2)《本草纲目》:“乌须发。”

  (3)《本草蒙筌》:“研末染髭须,变皓白成黑。”

  【现代研究】本品含没食子鞣质、没食子酸、树脂、脂肪蜡质、淀粉等。对皮肤,黏膜及溃疡组织蛋白质产生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可减少渗出,有抗炎等功效。

桃仁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 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等地。6~7月采收,晒干。生用或捣碎用。

  【美容功效】活血祛斑,润肤祛皴。

  【美容方法

  1.用于面斑、粉刺、酒渣鼻本品苦泄,功能活血祛瘀、消斑。治面斑,可与红花、川芎等配伍。治粉刺,可与贝母、山楂等配伍。治酒渣鼻,可与当归、白茅根等配伍。

  2.用于皮肤皴皱本品甘平质润,功能润肤燥,泽面祛皴。治皮肤粗糙、皴皱,以桃仁适量,用粳米饭、浆水研细,洗面;或配伍白芷、冬瓜仁等为末,洗面。冶唇干裂痛和手足皲裂,用桃仁研泥,同猪油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按语】本品活血力较强,是常用的活血药,临床上主治各种瘀血证,诸如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Y瘕积聚、跌打伤痛,以及肠痈肺痈等证。本品能润肠燥通便,又治肠燥便秘。并能“止咳逆上气”而治咳喘。

  本品苦泄、质润,具有活血、润燥之功,为美容多用。《名医别录》即有本品“悦泽人面”之记载。《食疗本草》更有“每夜嚼一颗,和蜜涂于面良”的具体用法。因此,本品为血瘀之面斑、粉刺、酒渣鼻,以及皮肤干涩、皴皱、皲裂常用之品。

  【配方

  (1)桃仁膏:桃仁适量,研成糊状,同少许蜜一起,用温水化开涂摩患处。去皴皱,悦皮肤。《御药院方》)

  (2)糖水煮桃仁:桃仁500~1000g,清水浸泡2~3天,去皮,放入红糖水中煮成桃仁汤。每日早、晚各吃1次,每次3汤匙,连吃2~3个月,功效活血养血。主治少年白发、脱发等症。

  【本草文献

  (1)《名医别录》:“悦泽人面。”

  (2)《御药院方》:“去皴皱,悦皮肤。”

  (3)《本草纲目》:“其功有四:治热入血室,一也;泄腹中血滞,二也;除皮肤血热燥痒,三也;行皮肤凝聚之血,四也。”

  【现代研究】本品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油中主要含有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桃仁提取液能明显增加犬股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桃仁水煎剂及提取物有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

天门冬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的干燥块根。主产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切薄片,生用。

  【美容功效】养阴驻颜,润肤,乌发固齿。

  【美容方法

  1.用于面容憔悴,肌肤干燥本品养阴润燥、驻颜润肤。治肺肾阴虚之肌肤干燥,面容憔悴,可单用本品与蜂蜜熬膏服用,能补五脏,养肌肤,如《惠直堂方》天冬膏。或与熟地黄、构杞子、菊花等同用。

  2.用于须发早白、牙齿松动 本品为滋肾良药。治须发早白、牙齿松动,《备急千金要方》中以天冬、百部,共酿为天门冬酒,可固齿乌发。或与女贞子、墨旱莲等配伍同用。

  此外,鲜天冬绞汁澄清去渣熬膏,空腹温酒冲服,可用治血虚皮肤皴裂。天冬捣烂和蜜,临卧时涂搽,可润肤悦色白面。

  【用法用量】煎服,10~15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或入酒剂。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按语】本品甘苦寒而质润,能养阴清热生津、润肺滋肾润肠,用治劳热咳嗽、咯血吐血,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热伤津液之肠燥便秘等证。

  本品实为美容保健之品,其性甘寒清润,归入肺、肾二经,具有滋阴润燥之功,为肺肾阴虚所致的面容憔悴、肌肤干燥所常用,既可单用,亦可入复方,有润燥、驻颜之功。本品又为补肾良品,故又多用于肾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

  【配方

  (1)天门冬膏:天冬不拘多少。上药滚汤泡去皮,取起晒干,半捶去心,捣如泥,入砂锅内,水煮成稀糊,布滤过,再入蜜糖,和匀煮稠,瓷罐收贮。每服三五钱,早、晚、日中随意滚水或酒送下。治润肺补肺,久服补五脏,养肌肤。(《惠直堂方》)

  (2)天门冬酒:天门冬、百部,捣绞取汁一斗,渍曲二升,曲发,以糯米二斗,准家�d法造酒。酒熟取清服一盏,常令酒气相接,勿至醉吐。治久服延年轻身,齿落更生,发日更黑。(《备急千金要方》)

  (3)天门转白方:天门冬不拘多少,和蜜捣烂。每夜临睡时涂搽。润肤悦色白面。(《百病丹方大全》)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2)《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中一切恶气不洁之疮,令人白净,头不白。”

  (3)《滇南本草》:“补肺,润皮毛,悦颜色,止咳嗽,咳血。久服,乌须黑发,面似童色。”

  【现代研究】本品根含天门冬素、黏液质、β-谷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糖醛。所含苦味成分为甾体皂苷,由菝葜皂苷元、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所含天门冬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在化妆品中可作为维生素E的稳定剂;所含谷甾醇与维生素类营养物质同用,能延缓和治疗皮肤的角质化,保持皮肤的柔滑。本品还有抗衰老,调节免疫作用,并有一定抗菌作用。

土茯苓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茎。长江流域南部各地均有分布。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较好。除去残茎和须根,晒干;或新鲜时切成药片,晒干。生用。

  【美容功效】解毒除湿,祛斑。

  【美容方法

  1.用于湿疹、疥癣、疮肿本品甘淡,有解毒利湿之功。治湿疹、疥癣,可单用本品研末,好醋调敷;或配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等清热燥湿之品。治疮疡肿毒,可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同用。此外,还能治皮炎、漆过敏、寻常疣等。

  2.用于面斑、白疤本品利湿解毒。治黄褐斑,可单用土茯苓100g,水煎分2次服用,2al剂。治白疙(银屑病进行期)属血热者,则与槐花、生地、白茅根、紫草等清热凉血活血之品同用;或单用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日1剂,2次分服,15剂为一疗程。若治白疙属湿热型,常配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服药后忌饮茶。肝肾阴亏者慎服。

  【按语】本品功擅解毒利湿,又能通利关节,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功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常用于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等证。近年常用本品防治钩端螺旋体病,有较好效果。

  本品解毒利湿,善治湿疹、疥癣、疮肿等损容性疾病。其单味或与其他药物配伍同用,内服或外用皆可。同时,还能祛斑护肤,治面斑或白疙等证。此外,土茯苓常与其他中药配合应用于按摩霜、按摩乳液及脚气露等配方中。

  【配方

  (1)疮肿方: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治大毒疮红肿。

  (2)土茯苓酒:土茯苓250g,石臼捣为末,糯米20kg,蒸熟,酿酒,酒与糟皆可食用。治风毒疮癣。

  【本草文献

  (1)《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2)《本草备要》:“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现代研究】本品含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类、己糖、鞣酸、植物甾醇、油酸、亚油酸、鞣质、树脂及淀粉等。能减轻汞中毒所致面部色素沉着。本品提取物可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阻止黑色素的沉积,美白与淡化面部色素。

乌梅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美容功效】蚀胬消疮,祛斑。

  【美容方法

  1.用于鸡眼、胼胝、胬肉 本品具有蚀胬肉、去赘物之功,治鸡眼、胼胝,可捣烂外用。治诸疮中新肉胬生,可用乌梅捣烂,与蜜捏作饼状,贴疮;或将乌梅烧灰研末外敷。

  2.用于雀斑、白癜风本品功能祛斑。治雀斑,单味为末,外搽。治白癜风,可以本品在乙醇中浸泡后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内服。

  【按语】本品酸、涩,平,为收涩要药,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等效。常用于久咳久泻、蛔厥腹痛、虚热消渴等症。古时用乌梅美容多为外用,可蚀胬消疮,用于治疗鸡眼、胼胝、胬肉等多种皮肤增生性病症。此外,亦具祛斑之功,外用可治雀斑、白癜风等证。

  【配方

  (1)治疮方:乌梅烧为末,杵末敷上,治一切疮肉出,恶肉立净。

  (2)鸡眼方:乌梅肉、荔枝肉各等份,捣膏敷贴,治鸡眼。

  (3)雀斑方:乌梅为末,唾液调涂,治雀斑、黑痣。

  (4)乌梅酊:乌梅50g,用95%酒精浸泡半日后,取出乌梅蘸药用力搽患处,每次5分钟,每日4次。治白癜风。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2)《本草求真》:“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痈毒可敷。”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糖类、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本品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檀香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檀香科常绿小乔木檀香Santalum album L.的干燥木质心材。产于广东、云南、台湾,东南亚、印度、澳洲、非洲产量较多。四季均可采伐,以夏季采伐者佳。除去心材、镑片或劈碎后入药。生用。

  【美容功效】香口除臭。

  【美容方法

  用于口臭、腋臭 本品味辛气香,研末沐浴或以粉涂身,或做香袋可为香身之用,可除体臭。煎汤漱口,可香口除臭,以治口臭。

  此外,用治黑痣及黄褐斑,可单用檀香磨汁,先用冷水毛巾擦洗面部至发红,然后涂以檀香汁,每晚擦涂1次,直至治愈,可增香气,消黑斑。

  【用法用量】煎服,1~3g,后下。

  【按语】本品气味芳香,辛散温通,善调畅脾肺,利膈宽胸,有理气调中、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近年用治胸痹绞痛有效。

  本品美容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芳香之气,以起到香体除臭的作用,用于除体臭、口臭等。檀香所制成的精油可淡化疤痕、细纹、滋润肌肤,并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用于老化、干燥及缺水皮肤。

  【配方

  (1)檀香饮:白檀香一块重一分,沉香一块重一分,槟榔一枚。上三味各于砂盒中以水三盏细磨取尽,滤出渣银石铫内煎沸,候温,分作三服。解恶毒风肿、身癜、体臭等症。

  (2)檀香汁涂面方: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其甚良。

  【本草文献

  《本草纲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檀香萜醇、β-檀香萜醇,并含檀萜烯、檀萜烯酮等。檀香挥发油有一定利尿作用。

升麻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ar.、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joetida 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地亦产。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片,生用或蜜制用。

  【美容功效】疏风清热,洁齿香口,升阳。

  【美容方法

  1.用于风疹瘾疹本品能辛散发表,性凉清热。治风热风疹,皮肤瘙痒,可单味煎汤外洗,或配麻黄、葛根、射干、石膏同用。治荨麻疹,配苍耳子、荷叶同用。

  2.用于齿痛口疮、痄腮疮肿本品以清热解毒见长,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尤为多用。治疗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多与生石膏、黄连等同用,如《兰室秘藏》清胃散。治疗痄腮肿痛,可与黄连、连翘、牛蒡子等药配伍,如《外科枢要》升麻黄连汤。

  3.用于牙齿黄黑、牙疳口臭 本品功善清热解毒、洁齿香口。治牙齿黄黑,本品配白芷、藁本、细辛、沉香同用,可令齿香白净;治口臭及龋齿,本品配细辛、藁本、防风等同用为末,每用少许敷齿龈上即瘥,如《普济方》升麻散。

  4.用于面黑、脱发本品药性升浮,具有升阳之功,历代亦将本品用于头面部美容保健。治面唇紫黑,常与白芷、黄芪、人参、葛根、芍药等同用,如《万病回春》升麻白芷汤。治忧思以致饮食失节之面色黧黑,常与苍术、黄芪、白芷等同用,如《医学入门》升麻顺气汤。治脱发,可配伍莽草、白芷、防风等制膏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或阴虚阳亢者慎用。

  【按语】本品味辛发散,性凉清热。功善清热解毒,实为清热解毒良药,尤善解阳明热毒。本品“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而有升阳之功,故临床于清阳不升,中气下陷者,必用升麻。以升麻治斑、痘、疹、麻,取其升散外透之力。又因痘疹初起,多有风热或风寒,升麻本可发散表邪,而若热毒较盛,尤善清其热毒,故尤为临床多用。

  本品善于疏风清热,性善向上;又善解阳明热毒,而能洁齿香口,故头面部的损容性疾病多用之。取其升阳之性,历代还将本品用于头面部美容保健。

  【配方

  (1)白牙散:升麻一钱,骨灰一钱,白芷七分,石膏一钱半,麝香少许。为末。治齿黄黑,先以温水洗净,擦之,令香而白净。

  (2)皮炎方:升麻10g,贯众12g,白芷10g,金银花10g,苦参6g等。

  【本草文献

  (1)《名医别录》:“主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轻身长年。”

  (2)《滇南本草》:“主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升麻碱、水杨酸、咖啡酸、阿魏酸、鞣质等。本品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

益母草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季茎叶茂盛,未开花或初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生用或熬膏用,亦可鲜用。

  【美容功效】活血清热,解毒利湿,祛斑。

  【美容方法

  1.用于皮肤痒疹、湿疮:本品味苦性微寒,功能活血清热,解毒利湿。治皮肤痒疹、湿疮,可单用煎汤外洗,或鲜品捣烂外敷。亦可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等同用。

  2.用于面斑:本品苦泄辛行,功能活血祛瘀。治面斑,可单用,或配伍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活血药同用,或配伍当归、白芍、川芎等补血活血调经同用。

  此外,还治粉刺、蛇虫咬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加倍;或熬膏,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煎汤洗浴,研末干掺或调敷,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及血虚无瘀者慎用。

  【按语】本品功擅活血调经,临床尤多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证,故有益母之名。又能利水湿,治水肿、小便不利。古时用本品美容多为外用,可令皮肤光泽。临床常见妇女月经不调兼有损容性疾病,如粉刺、色斑等,本品通过活血调经,对于这些损容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益母草的果实名茺蔚子,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之功,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力逊于益母草;又可用于治疗肝经有热之目赤、头痛等证。

  【配方

  (1)治粉刺面�:益母草不限多少,烧灰,上以醋浆水和作团,以大火烧令通赤,如此可五度,黑干即细研,夜卧时加粉涂之。(《太平圣惠方》)

  (2)唐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法:五月五日采根苗具者,勿令着土;暴干捣罗,以水和之,令极熟,团之如鸡子大,再暴,仍作一炉,四旁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烧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绝。经一伏时出之,瓷器中研下筛,再研三日,收之,使如澡豆法。

  (3)荨麻疹方:益母草30g,水煎分服,另用益母草120g,水浸2小时后,加水至3000ml,煎15分钟,稍凉后全身沐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治疗荨麻疹有效。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2)《本草拾遗》:“苗、子入面药,令人光泽。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生物碱、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黄酮类等成分。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细胞活力,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有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等作用。

香附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Cyperus rotundusL.的根茎。主产于广东、河南、四)11、山东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美容功效】疏肝祛�,驻颜悦色,固齿香口。

  【美容方法

  1.用于面A、扁平疣本品芳香性平,善于疏肝行气。治面�旰黧黑,可与柴胡、赤芍、白芍等同用。治扁平疣,可单用研末服,或与木贼、板蓝根等同用煎汤,外擦患处。

  2.用于面色萎黄本品微甘性平,久服可驻颜悦色。可与益气健脾养血之品同用,如黄芪、党参、当归、茯苓等。

  3.用于牙齿松动本品有固齿之功,治牙齿松动,可与细辛、防风等同用。

  4.用于口臭 本品气味芳香,可单用炒为末,早晚揩少许牙上,可除口臭。

  【用法用量】煎服,6~12g。醋炙止痛力增强。

  【按语】本品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既用于气滞胁痛、腹痛,又味辛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调经止痛之要药,常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尤为妇科调经常用之品,李时珍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品能疏泄肝郁而治面�黧黑,与益气养血药同用,还能驻颜悦色。其气味芳香能除口臭,并能固齿。其所治病证大多为损容性疾病,尤其多用于妇女因肝郁气滞所致的损容性疾病。

  【配方

  治疣方:①扁平疣:生香附10g洗净研碎,和鸡蛋或鸭蛋一个煎炒,隔日或隔2~4日吃一次,5~8次为一疗程。②寻常疣;木贼、香附各30g,加水适量煎煮,趁热先行熏蒸患处,待凉后再作浸泡,每日1次,时间约30分钟,每剂药液可反复使用3天,以6天为一疗程。

  【本草文献

  (1)《名医别录》:“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充皮毛。”

  (2)《医林纂要》;“补肝,破郁,宣达气血,肝家主药。”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β-派烯、香附子烯、α-香附酮、β-香附酮、α-莎草醇、β-莎草醇。此外尚含生物碱、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其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香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