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胡颓子科植物中国沙棘Hippophae thamnoidesL.subsp.sinensis Rousi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西南、华北、西北地区。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或冻硬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蒸后晒干。生用。

  【美容功效】活血祛斑,养阴润肤。

  【美容方法

  用于面斑、皮肤粗糙本品酸涩性温,具有活血、养阴、润肤、祛斑功效。治疗面斑、皮肤粗糙,可单用制成水剂、面脂外用;或与白芷、白及、红花、柴胡等配伍内服。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按语】本品为藏族、蒙古族常用药。酸涩性温,功能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健胃消食。可用于血瘀诸证,咳嗽痰多,食积腹痛等证。

  本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所含的沙棘油和沙棘中的植物黄酮,对人体皮肤有较好的滋养作用。现今美容应用发现,用沙棘为原料制成的面脂、化妆水、护肤膏等,对皮肤可起到良好的滋养作用,能增加皮肤光泽,恢复柔软,具有补养、滋润、抗皱功效。

  【配方

  沙棘冲剂:沙棘冲剂每次1袋(15g),每日3次,开水冲服,20天为一疗程,视患者疗效情况,服1~3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1次,治黄褐斑大多基本治愈,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草文献

  《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健胃,止血,消炎解毒。”

  【现代研究】本品含维生素类、叶酸,黄酮类及萜类,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糖类。此外,尚含生物碱、香豆素及酸性物质,并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沙棘油及其果汁有抗疲劳、降血脂、抗辐射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桑白皮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美容功效】润泽毛发,清肺泄热,洁齿。

  【美容方法

  1.用于头风白屑、毛发干枯本品为清泻肺热之主药,肺主皮毛,肺热浮风燥痒,可致头风白屑,可以本品与菊花、藁本、松叶等同用。若治毛发干枯,可与柏叶同用,水煎取汁外洗。

  2.用于粉刺、酒渣鼻本品性寒清肺,治肺热粉刺、面赤酒渣鼻,可与桔梗、石膏等同用。

  3.用于牙齿黄黑 本品外用揩牙,有洁齿之功。治牙齿黄黑,多以单味应用,亦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肺寒咳喘慎用。

  【按语】本品又名桑皮,桑根白皮。《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伤中,五劳六极,赢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其味甘性寒,为肺经专药,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尤善清泄肺热,多用于治疗肺热喘咳,水饮停肺之胀满喘急、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本品美容功效及应用,与其清泄肺热之功相关。既清泄肺热、润泽毛发,制止脱落,又能清肺热治粉刺,疗鼻渣。尤以治疗毛发干枯、脱落,以及头风白屑为主,多以煎水洗发为多。还能洁齿。

  【配方

  (1)桑皮柏叶汤:桑白皮一斤,柏叶适量,上以水三斗淹浸,煮五六沸,淋头,数数为之,发即润泽。治发鬓不润泽。

  (2)桑皮揩牙方:桑白皮适量,切成片,如指大,以醋浸三日,常揩齿,治牙齿黄黑。

  【本草文献

  (1)《肘后备急方》:“治入须鬓脱落不生。”

  (2)《太平圣惠方》:“主发鬓不得润泽。”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索、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利尿、抗菌作用。

石榴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美容功效】乌髭固齿。

  【美容方法

  用于髭须早白、牙齿松动 本品为古代乌髭须、固齿的常用药。治髭须早白,可与干荷叶、五倍子、绿矾等为细末外用,可使髭须变黑。治牙齿松动,以本品配伍青盐、何首鸟、猪牙皂等研细末,揩牙盥漱。

  此外,本品单味炒炭研末,麻油调敷,可治白疙。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泻痢初起不宜使用。

  【按语】本品酸涩收敛,入大肠经能涩肠止泻,凡久泻久痢,单用、配伍应用皆宜;并具杀虫之功,可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等证。

  本品用于美容,古时多以之配伍其他药物同用,外用涂髭须,有乌髭须之功。本品入复方作为揩牙盥漱之品,经常应用,具有固齿牢牙作用。

  【配方

  钱王红白散:白及、石榴皮、白附子、冬瓜子各一两,上药为细末,即以清酒浸三日,早起洗面毕,敷之,润肤香肌,悦白面容。

  【本草文献

  (1)《本草备要》:“外用染须。”

  (2)《药性解》:“杀牙虫,染须发。”

  (3)《本草从新》:“浸水,汁黑如墨……外用染须。”

  【现代研究】本品含没食子酸、苹果酸、熊果酸、异槲皮苷等,尚含鞣质、树脂、甘露醇、糖类等。能沉淀或凝固黏膜、创面局部的蛋白质,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同时,对多种细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山茱萸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Cornus o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秋末冬初时采收。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挤出果核,干燥。生用或酒制用。

  【美容功效】补益肝肾,祛�。

  【美容方法

  1.用于腰膝酸软本品性微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具有平补阴阳之功,为治肝肾不足所常用。治肾阳不足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者,与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与熟地、山药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

  2.用于面�本品具有祛�之功。用于肾虚面色黧黑,常与丹皮、茯苓、泽泻、地黄、山药、附子、肉桂等服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用。

  【按语】本品酸涩而温,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入肝、肾经。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且在补益之中又善固肾涩精,堪称补敛并俱之佳品。常用治肝肾亏虚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以及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崩漏、虚汗不止等滑脱之证。

  历代以本品驻颜悦色为美容之功,作为美容保健之品,多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面�、面斑等证。

  【配方

  草还丹: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712g),补骨脂(酒浸一日,焙干)半斤(305g),当归四两(149g),麝香一钱(4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延年续嗣。

  【本草文献

  (1)《名医别录》:“治面疱。”

  (2)《药性论》:“除面上疮。”

  (3)《日华子本草》:“治酒渣。”

  (4)《本草汇品精要》:“主添精髓,悦颜色。”

  【现代研究】本品含有山茱萸苷、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能抗氧化,可明显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具有抗衰老等作用。其有效成分祛斑素,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可以美白祛斑。

石膏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硫酸盐类矿石硬石膏族石膏,主含水硫酸钙。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地皆有蕴藏,主产于湖北、甘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挖。生用或煅用。

  【美容功效】清热泻火,洁齿固齿,收湿敛疮生肌。

  【美容方法

  1.用于粉刺,酒渣鼻、瘾疹等 本品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的要药。治粉刺,多配黄芩、黄连、黄柏等泻火解毒药同用,如石膏四黄汤。治酒渣鼻,可用生石膏、生石灰各等份研末,制成二石散外敷;或配蛤粉、轻粉、黄柏、青黛,制成蛤粉膏外用。治面部红斑、酒渣鼻等肺胃热火亢盛之疾病,可配生地、黄芩、黄连、芦根等同用。用于多型红斑属气血两燔之证者,多配牡丹皮、玄参、赤芍等清热凉血药。

  2.用于口疮口臭、牙龈肿痛、牙齿黄黑、牙齿松动等 本品外用有洁齿固齿之效。治胃热口臭、口疮、牙龈肿痛,可配栀子、知母、牛膝等清热泻火药同用。治牙齿黑黄并口臭,可与升麻、丹砂、细辛、沉香等研末为散,点药末揩齿。治牙齿黄黑不洁,可用煅石膏、香附、甘松共为末擦牙。治牙宣,可用石膏、细辛、地骨皮、青盐等为末搽牙。本品与香附、白芷等为细末,先以温水漱口,次搽之可令牙齿洁白。

  3.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疮、水火烫伤等证本品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常与黄连、青黛等研粉外用。治湿疮、皮炎、烧伤等疮面淋漓之证,多与煅蛤粉、黄柏、冰片同用。治黄水疮,多配黄柏、轻粉、升丹等同用。以本品与青黛、轻粉、冰片配伍同用,可用治疗烂足。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内服生用,外用火煅研末。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按语】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火而除烦止渴,兼解肌表之热。肺胃气分实热证,当为首选之品。’临床又多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发斑疹;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证。

  古时用本品美容多为外用,可令皮肤净泽,牙齿洁白坚固。本品通过清热泻火,多用于常见的损容性疾病属于肺胃郁热者,如粉刺、酒渣鼻,皮炎、面斑等。外用石膏研末擦牙,可治疗牙齿黄黑不洁,牙龈松动等。本品与其他中药合用,可作为美容膜剂,有预防和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作用,而且也有美容净肤的效果。

  【配方

  汤火烂疮方:单用本品捣烂外敷,治疗汤火烂疮。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患……产乳,金疮。”

  (2)《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3)《药性论》:“治……壮热。皮如火燥。“治唇口干燥。”

  (4)《日华子本草》:“揩齿益齿。”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黏土有机物和硫化物等,还含钛、铜、铁、铝、硅等元素。石膏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渗出、抗过敏、抗炎作用。能促进血凝,外用有收敛、止血作用。

山药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性藤本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毛山药”和“光山药”。润透,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

  【美容功效】益气养阴,延年驻颜,消肿解毒。

  【美容方法

  1.用于面色萎黄、消瘦食少脾气虚则运化无力,致气虚或气阴两虚,表现为面色萎黄,身体消瘦,食少倦怠等。本品可益气养阴健脾,补虚损而益颜色。治以上诸证,可单味应用,如《太平圣惠方》薯蓣散。亦可与人参、白术、黄芪等益气健脾之品同用,如天真丸。现代治消瘦食少,以山药与鸡内金同用,研细末,以糯米酒或黄酒送服。

  2.用于肺肾虚弱、容颜衰老、发白齿摇本品既补脾肺之气,又益肺肾之阴,并能固涩肾精。用于肺肾虚证,可与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等同用。单用亦可,但药力缓和,须久服方可见效。

  3.用于痈肿 本品生用有消肿解毒之功。如《仙拈集》中用生山药与蓖麻仁同研末外敷,可治项后疙瘩肿痛。单用生山药捣敷,可用治疮痈肿毒或蝎螫局部红肿。

  此外,对于脾虚湿盛而致形体肥胖,可以山药为主食,每餐30g,用开水调成粥状,细嚼慢咽服下;每日再加500~1000g蔬菜、水果;或配伍苡仁、苍术、陈皮、茯苓等同用,有减肥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大剂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养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而有积滞者忌服。

  【按语】本品性平味甘,入脾经、肺经、肾经,为补脾、肺、肾三脏之品,既能补气,又有养阴之功,为平补气阴之良药,适用于气阴不足之证,如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阴虚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等。

  本品补益力虽缓,然药性平和,又为药食两用之品,如《神农本草经》所载,本品“久服耳目聪明”,有“轻身,不饥,延年”之功,故为美容保健之良品,经常服用,能延年驻颜。

  【配方

  (1)生薯药酒:生薯药半斤。上将薯药于砂盆中烂研,然后刮下,于铫子中。先以小酥炒一大匙令香,次旋添入酒一盏,煎搅令匀,空腹饮之。补虚损,益颜色。

  (2)山药内金散:山药90g、鸡内金30g。研细末,每次12g,以糯米酒或黄酒送服,日2次。治消瘦食少。

  【本草文献

  (1)《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亡。”

  (2)《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有薯蓣皂苷元、皂苷、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本品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抗氧化,预防和减少色斑。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质。

山柰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根茎。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于冬、春季节采挖,除去泥沙,剪除须根,切片干燥。生用。

  【美容功效】祛斑,洁齿。

  【美容方法

  1.用于雀斑《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本品有“作面脂,疗风邪,润泽颜色”之功,与甘松、白芷、白及、白蔹、天花粉等同用为末,每日洗面,可治雀斑。

  2.用于牙痛、齿黑黄 本品气味芳香,功能洁齿香口。可与石膏、香附、白芷、甘松、细辛、防风等研末,揩牙,有洁齿止痛、除臭香口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慎服。

  【按语】本品气香辛温,功能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常用于脾胃有寒之脘腹冷痛、寒湿吐泻;寒凝气滞之胸腹胀满、饮食不消,以及牙痛、风湿痹痛。

  本品在美容方面的应用,以外用为主,既能去除面斑,润泽颜色,为面斑多用,又能祛风邪、除口臭、止牙痛,治牙黑黄、牙痛。

  【配方

  雀斑方:山柰子、鹰粪、密陀僧、蓖麻子等份。研匀,以乳汁调之,夜涂,旦洗去。治雀斑。

  【本草文献

  (1)《本草品汇精要》:“辟秽气。作面脂,疗风邪,润泽颜色。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2)《药性考》:“疗血气胀,悒郁惆怅,亦治牙疼、雀斑。”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反式桂皮酸乙酯、龙脑等,又含黄酮类成分,如山柰酚、山柰素;还含芦丁。具有抗炎、抑制真菌及芦丁活性。

生地黄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Libosch. ex Fisch. etMey.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美容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祛斑,乌发固齿。

  【美容方法

  1.用于皮肤瘙瘁、皮肤红斑 本品甘寒质润,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祛斑之要药。治风热兼有血热的皮肤瘙痒、风疹,症见疹色红活,可与疏散风热、祛风止痒的金银花、连翘、薄荷、蝉蜕、地肤子等同用,亦可单用本品水煎内服。治血热毒盛、皮肤发斑,可配侧柏叶、赤芍、牡丹皮、紫草等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2.用于面斑、白癜风、白疤 本品苦泄清热,功能清热凉血,养阴消斑。治面斑,可单用,或配桃仁、红花、柴胡等疏肝活血药同用。治白癜风,可与熟地、何首乌、白蒺藜等补血祛风药同用,水煎内服,并配合补骨脂、硫黄等外用。治白疙属血热生风者,多配生槐花、玄参、大青叶、紫草等清热凉血药同用,水煎内服;皮损处用药渣水外洗,如地黄消银汤。

  3.用于须发早白、牙齿松动 本品有驻颜美容,乌发固齿之功。治须发早白,可与茜草煎汁相合,缓火煎如膏,每服半匙,空腹温酒下,如《医灯续焰》地黄膏。治牙齿松动,可单用生地黄细切,绵裹如弹子大,于患齿处嚼之咽汁尽,再换用,日3次,牙齿自然牢固不动。此外,亦可用治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脾虚便溏者不宜服。

  【按语】本品甘寒质润,既善清血热而凉血,又能养阴液而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脏腑津伤阴亏者,均为常用之品。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血热妄行,斑疹吐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温病伤阴,肠燥便秘等证。

  古时用生地黄于美容,大多内服、外用兼顾。其既能清热凉血,以治血分有热之损容性疾病,如皮肤瘙痒、身发红斑、白疙、面斑,又能养阴鸟发固齿,可令身体强健,皮肤光泽,牙齿牢固。故生地黄为兼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双重作用之品。现今常将其配制加入肤用或发用化妆品,因性质柔和无刺激性,故还适用于婴幼儿用品。与芦荟等配伍加入洗发水中,可防止毛发脱落。

  【配方

  (1)补肾地黄酒:生地黄(切)一升,大豆(熬之)二升,生牛蒡根(切)一升。上以绢袋盛之,以酒二斗浸之五六日。随意空腹服,常服尤佳。主治除面�,润皮毛,益气力,补虚乏。亦治老人风湿久痹,筋挛骨痛。

  (2)地黄丸:生地黄汁、生姜汁、巨胜子、旋覆花、干椹子。除二味汁外,各药为末,用二汁和丸,如弹子大。每日含化一丸,乌须发。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2)《药性论》:“久服变白延年。”

  (3)《本经逢原》:“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苷类、糖类和氨基酸、β-谷甾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及多种微量元素。本品有一定的强心、利尿、降低血糖等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此外,有抗辐射损伤作用。

三七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 ex C. Chow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秋季开花前采挖,干燥。生用,用时捣碎或研细粉用。

  【美容功效】活血化瘀,祛瘢痕,驻颜。

  【美容方法

  1.用于寻常疣、瘢痕疙瘩本品苦泄,功能活血化瘀、祛除瘢痕。治疗寻常疣、瘢痕疙瘩,可单用内服;或配伍丹参、红花、桃仁等同用。

  2.用于面�、面斑、早衰本品既活血,又补虚驻颜。治疗肾虚血瘀之面�、面斑,或早衰之证,可与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构杞子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1~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按语】本品功擅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常用治瘀滞出血、跌打伤痛、金疮出血等证,尤善止痛,为上述诸证之要药。其兼有补虚之功,可作体虚者强壮之用。

  本品用于美容,亦取其活血、补虚之功。本品活血,可治瘀滞所致的损容性疾病,有化瘀祛瘢痕之功;本品又能补虚驻颜,可用于早衰,以及面�、面斑等证。

  本品有抗衰老作用,作为肤用化妆品添加剂,有滋润、美白皮肤的作用。与人参、当归等合用,制成护发品,能减少断发和脱发,延缓白发的产生。

  【配方

  (1)寻常疣方:三七粉每次1.5g,每日2次,疗程1~2周,治疗寻常疣,随访0.5~5年,无复发。

  (2)治瘢痕方:三七粉内服,每次1~1.5g,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白开水送服。治瘢痕。

  【本草文献

  (1)《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2)《本草新编》:“止血兼补虚。”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本品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衰老等作用。

浮萍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药材简介】为浮萍科草本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的干燥全草。全国各地池沼均有产,以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地产量大。6~9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美容功效】疏散风热,祛风止痒,凉血解毒,祛斑疗癣。

  【美容方法

  1.用于风疹瘾疹、皮肤瘙痒本品疏风散热,祛风止痒,可用治风邪郁闭肌表之风疹瘾疹瘙痒。偏于风热者,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辛凉疏风、清热止痒药同用;偏于风寒者,多与麻黄、防风、荆芥等辛温发散、祛风止痒药同用。

  2.用于疮疡 本品药性寒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疮肿初起,以本品捣敷之;治疮肿肿��赤热,以浮萍捣和鸡子清贴患处。

  3.用于皮癣、雀斑、粉刺 本品祛风,清热,祛斑疗癣。治顽癣,以本品配黄芩、苦参、苍术等同用,如《外科正宗》顽癣浮萍丸。治雀斑证属风血热相搏,血滞孙络者,以浮萍与丹参、红花、生地、荆芥穗等同用。治粉刺,配荆芥、白芷、牡丹皮、苦参等同用,如痤愈汤。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品,15~30g;亦可捣汁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按语】本品发汗解表,透疹,主治外感风热,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消肿,以治水肿。

  浮萍其功善祛风止痒,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治皮肤瘙痒、疮肿等损容性疾病。因其祛风、清热,又能祛斑疗癣,故又多用于皮癣、雀斑、粉刺等证。此外,古人亦有认为本品生须发,可用治脱发。现代研究证实本品有促进毛发的再生长作用,故为生发素、护发素、润发剂的常用成分。

  【配方

  (1)瘾疹方: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为末,每薄荷汤服一二钱,日二次。治风热瘾疹。(《养生必用方》)

  (2)浮萍丸:以紫背浮萍研细末,炼蜜为丸服。治风邪侵袭皮肤,气血失和,致生白驳风,初起自面及颈项出现白色斑点,并不痛痒,甚则遍及全身。(《医宗金鉴》)

  (3)浮水膏:浮萍五两(150g)为末,白蜜调和,卧时涂面,令面光白。治面�疱。(《圣济总录》)

  (4)粉刺湿疹方:以紫背浮萍鲜品60g,紫草15g,白鲜皮30g为主组成的双紫白肤汤,辨证加减用药,治粉刺、湿疹,具有良好效果。

  【本草文献

  (1)《神农本草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2)《玉楸药解》:“辛凉解表。治瘟疫斑疹,中风�Z斜,瘫痪;医痈疽热肿,瘾疹瘙痒,杨梅,粉刺,汗斑。”

  【现代研究】本品含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胡萝卜素、叶黄素、醋酸钾、氯化钾、碘、溴脂肪酸等物质。有解热、抑菌及抗感染作用。对毛发再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