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13 一眼万年!小众又惊艳的女生头像
3-19-13 一眼万年!小众又惊艳的女生头像
《江山万年》于魁智李胜素
女人在宗门灭亡之际,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隐居十万年的老祖!
其实,我遇到好心人的概率一直很高,有些人还挺让人难忘。只是,我生性淡薄,有时候得了人家的照顾,竟然连联系方式都没有互相留过。
太多了,从何说起哪?
十几年前我曾独自去西安旅行,跟当地的旅行团去看兵马俑,在车上结识了十三个来咸阳开会的保定某县的人士,走了那么远竟然还遇到老乡,所以一路上聊得十分融洽。
参观完兵马俑,导游说要分两辆车返回,由于回咸阳的人多,导游安排我坐另一辆车回西安,我下了来时那辆车,按照导游的叮嘱在一旁等候她调剂到西安的车,等了几十分钟,他们这辆到咸阳的车都要启动了,我仍然没等到要去西安的车。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车渐渐稀少了起来,我孤零零地站在人生地不熟的那个地方,突然就慌了神,拽住导游问她安排的车为什么迟迟不来?导游大概看我只身一人对我说话态度有恃无恐的生硬,被导游顶撞了几句,让平时我霸王似的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面前竟也掩饰不住无助和慌张,甚至泪盈于睫。
彼时,车上那十三个保定某县的人为首的很有“大哥”气质的男人率先看不惯导游对我的态度了。他从车上跳下来为了我跟导游理论,导游在他的咄咄指责声中仍然强词夺理,那位大哥很是义愤,朝车上跟他一起的十二个人挥了下手示意他们都下车,声言如果不马上给我找到回西安的车,他们都要投诉这位导游……在这些老乡的助威下,本来在陌生环境还顾虑、怯懦的我心里有了依仗,也挺直身子理直气壮地跟导游据理力争起来。
后来,在导游一遍一遍的打手机协调中我才上了一辆返回西安的大巴车。那位大哥看我上了车才招呼追随在他身旁的那些人也上了他们回咸阳的那辆车,我隔着大巴的窗玻璃感激的朝他们告别,(重点是朝那位大哥告别)隔着玻璃我才细细打量了一下那位大哥,他的发量很多,有很耐看的五官,尤其是他的嘴型有个略微向上的弧度,很—迷人,由不得我深深看了他两眼,他是位聪明人,察觉出我片刻的失神,朝我做了个顽皮的表情,我赶紧把脸别过去,当时的脸一定变成了绯红色。
萍水相逢,在两车交错时刹那怦然心动,而后又收敛心神规划第二天的行程,没有联系,从不认识,一次匆匆的交集又殊途陌路。
也是多年以前,我去张家口沽源县参加会议,同房间安排的是一位大姐,她人很温婉,说话慢声细气的,但是很有博学,很有见解。长得也好,衣服搭配的虽俭素,可气质卓然。我们同宿的第一晚,房间里电话铃声连续响了多次,都是在聚餐时新结识的几位半生不熟的男人打给我的,问我是否可以和几个人一起去宵夜?我都委婉地拒绝了。
挂了电话,看那位大姐在占用房间里的洗漱间洗澡,我偏又吃坏了肚子,就跑出去找公用卫生间,步行了很远才找到,等解决完,时间也不早了。在我返回时接了大姐一个电话,语气急促地询问我在哪里,我告知她在什么地方,并说马上就走回房间了。
到了房间洗漱完躺在床上,和大姐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大姐从她家族讲起讲到她怎么一步步奋斗挣到第一桶金后又慢慢通过各种考试成功转型的历程。这是位经历丰富又对追求高质量生活锲而不舍、小有所成的大姐,在她言谈中听的我几次动容。大姐问我的经历,我泛泛谈了谈,没有深入说,只因我的成长经历更离奇,我担心说深刻了,她会认为我是在杜撰。
“知道你刚才出去我为什么打电话给你吗?”在聊熟络些后大姐轻声问我,我摇摇头。
“你在房间接了那么多无聊男人的电话,我担心你这么清清爽爽、又不虚伪的一个人学了坏,才打电话给你,目的是提醒你。我自认有些社会阅历,见到上男人当的女人多了去了……”
我是很反感听别人对我说教的,但这位大姐不一样,她的语气真诚又充满爱护之意,听她的说教不但不让我抵触,还让我瞬间变成乖巧小妹对她俯首帖耳,这是很罕见的气场,也是专治我的迎风乍毛与各种不服的气场。
“姐,我表面和那些人谈笑,可内心里是有分寸的。不过,还是谢谢你的提醒,你人好好吆,我打小就羡慕有姐姐妹妹的人,总恨自己有了心事没个姐妹倾诉,今天你让我找到被姐姐呵护的感觉了。”我语气很热切,甚至想跑下床去拥抱一下这位说话犹如春风化雨的大姐姐。
接下来的两天会议,我和这位大姐形影不离,她也点拨了我很多。更奇的是,我这么一个有主见的人对她却是言听计从,总笑眯眯地甘当她的跟班,听她讲话,帮她拿包,为她取餐,给她泡茶……并一见她就笑,还是发自内心的,只因她的一切举止言语都让我感到温暖和熨帖。
会议结束了,我们也就分别了,在返程的车上我惊讶我们竟没互留联系方式,想必都不落俗套的人,相逢何必再相逢?
一面之交,就印象相互十分良好的同性没必要接下来非成莫逆,距离太近易生嫌隙。
我就是这种性格偏压抑类型,比较东方人格。感情内敛、不外放,不轻易对人示好,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这算不上优点,也算不上缺点,只能算特点。有了这个特点,在万千人中我才有辨识度,不过,这个辨识度让我又感到自己好可怜,是的,我怎么这么可怜?从来没有畅快淋漓的爱过谁。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甑皮岩遗址,是乘车路过时看到的,被掩映在施工隔离带后面只露出个屋顶,上网查了才知道那是一处考古遗址公园。及至参观完临桂新区“一院两馆”中的桂林博物馆,觉得不看看甑皮岩有点儿遗憾,因为其古老,因为其唯一性。
这是新石器时代桂林先民的一处居址和墓地,位于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距今约1.2万年至7000年,196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称之为“相人山古文化遗址”。1973年,一所小学要改造岩洞为防空洞时被制止,随之开始发掘。老百姓纠正此山叫独山,洞顶的岩层如同被切开的甑子糕(松糕),就叫它甑皮岩。1978年,甑皮岩遗址陈列馆建成并开放。2001年再次发掘,还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大遗址名单。历次考古发掘出土了石器、陶器、骨器、蚌器、角器等文化遗物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
或许因为疫情,应该还有考古本来就小众这个因素,遗址公园里游人屈指可数。为了避免盲目,先走进遗址展示馆参观了《桂林·山水家园》。尽管展品显得单薄,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桂林史前文化的来龙去脉,展现了桂林从万年智慧圣地走向国际旅游胜地的历史变革,阐释了桂林自远古以来就是人类居住的山水家园。公园最核心的是一洞两馆,除了遗址展示馆,还有小平足迹馆和甑皮岩洞穴遗址。小平足迹馆重点是他1986年1月29日视察甑皮岩的文化墙,甑皮岩洞穴以及隔成格状的发掘痕迹已被严加保护。此外,还有特色鲜明的甑皮岩雕像、雕塑等文化景观和文化广场等。
甑皮岩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华南史前考古的序幕,这是遗址公园的一大看点。华南地区,也就是地理上的五岭以南地区,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文献,对于史前文化的记载都比较少,甚至在很长时期内被定义为荒蛮之地。甑皮岩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打破了中国古人类文明发展南方滞后的观点,展示了一个迥异于黄河、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发展的华南模式。陈列的考古成果,展示了桂北地区史前人类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跨度长达3万年的发展进程,展示了早期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延续万年的人间烟火,也揭示了桂林史前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是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
因为采取了保护措施,看不到甑皮岩洞穴里更多的情景,资料说主洞高8米、宽13米、深22米,洞内面积约200平方米。单就洞口看到的来说,属于山根脚洞,高差不大,出行方便,背风向阳,靠山而居,既能遮风挡雨,又能抵御野兽,洞内还有地下河水,确是宜居型洞穴,被先民们使用和居住长达5000年之久。而且,类似的各类遗址在桂林地区多达100多处,是目前中国发现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进一步证明了这片土地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的确是一个距今12000年以来的宜居之地。
甑皮岩考古发掘还有一个重大亮点,就是持续多年的争议终于有了结论。展柜里的陶釜,号称镇馆之宝。事实上,这是复原器。所谓陶釜,也就是中国最早的锅。2001年,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一块夹有石英颗粒、胎质疏松、在常人眼里和泥块差不多粗陶片。这就是历经万年岁月侵蚀而奇迹般留存的陶片,被称为甑皮岩首期陶。由此开启了一场横跨考古和陶瓷两个界别的“定名之争”,主要是围绕烧炼温度未达250℃且没有陶化是否可以称为陶器?有的认为,出土陶片烧成温度低于250℃,尚未完全陶化,属泥塑器物,还不能称之为陶器。
人们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甑皮岩首期陶是运用双料混炼工艺制作的陶器雏形遗存。也就是说,甑皮岩首期陶是甑皮岩陶器产生前经历的一个雏形阶段,双料混炼是甑皮岩人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万年前甑皮岩先民的一项发明创造。甑皮岩首期陶既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亦即陶雏器,具备陶器的三个特点,一个是通过一定方式使其成型,一个是经过火炼烧制出来,再就是能够煮田螺等特定的用途。而且发现,桂林其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与甑皮岩陶雏器和双料混炼技术有明显传承关系,充分证明了桂林是中国制陶技术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也因此,专家们一致同意将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命名为“万年智慧圣地”。
甑皮岩考古还有不可思议的发现,就是先民们将故去的同伴安葬在家里,而且还采取蹲葬的方式。1973年发掘出来的35具先民遗骸,多为蹲葬,次为捡骨葬,个别侧身曲肢葬。尽管这几种安葬方式至今还有,比如纳西族认为人活着要坐着,死是不醒之长眠,肉体消失,灵魂尚在,应该坐着;广西因为瘴气蛇虫之故,坐皆蹲踞成为习惯,按照生前姿势安葬死者便很自然……但是,安葬在家里又是何故?专家们推测,或许是生死同穴之理念,而且空间有限才采取蹲姿安葬。据说,北京猿人遗址里也有类似发现。还有,就是按照人在母胎中的姿势安葬,所谓生死循环。
墓葬出土的头盖骨上有人工穿孔,经分析认为应是械斗留下的伤口。由此推测,甑皮岩人为了生存或争夺地盘发生过打斗。专家们推测,甑皮岩人在约12000年前抵达独山地区,过着狩猎采集生活,在距今7500年前最终放弃了甑皮岩。探究原因,应是5000年的垃圾使得岩洞越来越矮,越来越不方便他们居住了;干栏的发明促使他们逐步放弃穴居,但并没有完全放弃甑皮岩,而是作为氏族的墓地;之后,洞内积水使得埋葬亲人都不可能了,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曾经生活了将近5000年的洞穴。然后,甑皮岩人从桂林消失了。
追寻甑皮岩人足迹的专家们,把屈肢蹲葬作为甑皮岩人迁徙的路标,把陶器风格中的水波纹作为迁徙的另一个线索,梳理出了他们迁徙的原因和去向。大约在距今9000—7300年前的洞庭湖西岸和南岸生活着古洞庭人,他们属于彭山头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南下过程中与甑皮岩人发生冲突并取胜,广西南部地区和东南亚半岛成为甑皮岩人的主要目的地。而且,遗传学研究结果也显示,甑皮岩人与华南人和东南亚人有较为密切的遗传关系,而与华北人的遗传关系比较疏远,是现代华南人和部分东南亚人的古老祖先之一。
可惜,毕竟对人类学、遗传学等学问一窍不通,参观考古类的场所时知识障碍太多,连个一知半解都混不上,也就是开阔一下眼界而已。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一眼万年的女生头像
一眼万年 岁月静好的壁纸
一眼万年的香芋紫旗袍组合
小说头像|一眼万年,做自己故事里的女主
这种美,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