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佛义

释迦牟尼:如何理解“佛”的含义?只有两个字

如何理解“佛”的含义呢,到底什么才是佛呢?

佛义认为,时间万法,都是众缘所生。

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种慈悲之心无善待世间万物,如果世间万物都能做到这点,那就是一种“佛”。

即使是大如须弥,还是小如芥子,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那才有生存下去的机缘。

其次,佛义最讲究因果。

什么是因果?这个问题可能很难说清楚,但佛义里因果的存在,目的还是挺简单的,那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积善。

不管是从良心还是道德的角度,还是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多奉献而少获取,世间因此出现一个良性循环。

但不管怎么样,无论是慈悲之心还是因果报应,最内层的含义,其实就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觉悟。

我们世俗中人常说觉悟,做什么事情要有觉悟,这时候的觉悟是一种自我感知的思想,而佛义的觉悟就涵盖更多了。

首先是自觉,也就是自己的智慧能够观照自己内心的一种觉悟,这大概就和俗人所说的觉悟有点类似了,基本就是一种以自我为基本的觉或者悟。

其次是觉他。通俗点说,觉他大致就是要能看透外部的迷像,并引导他人、度化他人。

显然,想要觉他,前提还是得有自觉,如果连自己都掌控不了自己,还说什么度化别人?

因此,自觉就像一个人心中的灯塔,而觉他则是灯塔指引航船正确的方向,如果灯塔没有光芒,还谈何指引方向?

当然,只有自觉也不是必定能觉他的,这还需要已经自觉的人利用各种慈悲和善巧之便,最终才能实现觉他。

最后是圆满觉悟,也叫作觉行圆满。

这大概就相当于一种修行的层次了,如果一个自觉者对别人的帮助(觉他)已经实现了圆满,这就是觉行圆满,也就是成佛了,像释迦牟尼那样的无上正等正觉。

有个人去寺庙里拜佛,因为庙里有个大德禅师,那个人见到禅师之后就问,佛在哪里,我想见佛。

禅师告诉他,寺庙里的都是佛。但那个人看到的都是泥土塑像,便以为禅师在哄骗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说寺庙里到处都是佛,那你认为什么是佛?

禅师凝视着他说,我也是佛。那个人更加生气了,你说自己是佛,有什么证明?禅师说你就是证明。

那个人开始有点晕了,说我一个凡夫俗子,来这里是请教您的,我何德何能证明你就是佛。

禅师笑道,因为你也是佛啊。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也是一个禅家机锋故事,说明了无心无佛、即心即佛这个道理。

那个俗人为什么不能领悟,而禅师却知道这个道理?这就是个人的修行功力所决定的了。

很多人都更在意如何才能成佛,其实,只要理解了“佛”就是觉悟这个含义,并以此为信念去执行,真的很难吗?也不见得。

大多数人眼里只看到世间的虚妄,被我执之心蒙住了双眼,因人喜而喜,因人悲而悲,这时候谈佛,是不是早了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