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小雨

关系中最让人寒心的行为,它排第一,很多人都做过


以下文章来源:壹心理,14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

作者:纸醉葡萄

前几天,朋友小雨终于和阿南结束了内耗五年的婚姻。

离婚后,大家都还觉得阿南是个“24孝好伴侣”,不理解小雨的做法。

在别人眼里,无论小雨说什么阿南都会依着她,无论她做什么阿南都会支持她。

但只有小雨清楚,这些都是假象。实际情况是——

每次两个人出去吃饭,阿南问小雨想吃什么,小雨说了后,他却用各种借口否定她:

“火锅太上火了,我觉得粤菜比较健康。”

“那家性价比不高,换一家吧……”

旅行前,阿南总会问小雨意见,可当小雨真的选好了地方之后,他又会表示反对:

“那里太远了,感觉会很累。”

“不如去xxx,风景更好……”

两个人出去逛街买东西,阿南总会让小雨“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可等小雨想买的时候,他又会说“这个不适合你”“那个不健康”……

我突然能理解,小雨为什么在这段婚姻中,感觉到这么委屈、内耗了。

因为这不就是关系中常见的“假尊重、真控制”现象吗?

就是那种打着“尊重你、给你做选择”的名号,实际上却否定、控制你所有的决定; 看似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实际上却完全不允许对方违背自己的意愿。

这种假尊重,比真控制更无形,不容易被发现,杀伤力却强得多。

那么,“假尊重”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彼此尊重的关系?

今天,想和你聊一聊:关系中的“假尊重、真控制”


01

“假尊重”源于自身的虚弱

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像阿南这种对伴侣“假尊重、真控制”的人,内心是极度虚弱的,TA们只能通过控制另一半来获取安全感。

而这种“虚弱”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不安全依恋模式

心理学认为:在塑造一个人性格的过程中,依恋关系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简单来说,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养育方式会直接影响我们长大后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

如果父母提供了足够的爱与关注,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可以和他人拥有健康关系的,那么自然就会发展出“安全型依恋模式”。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忽略、无视我们的情感需求,没有提供必要的精神养分,就可能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而这种模式,会使得我们很难信任他人、非常害怕别人的拒绝,甚至是时刻处在被抛弃的恐惧感中,很难发展出健康的婚恋关系。

2、内心自卑感作祟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的方协文,其实就是“假尊重型伴侣”的典型代表人物。

早期丧父的不安全感、母亲充满控制欲的教养方式,都是他自卑的根源。

当他遇到被富养长大的黄亦玫时,他羡慕她的美好、自信,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

黄亦玫的明媚照亮了他,但也刺痛了他。

所以他们结婚后,他想的不是充盈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通过贬低、打压的方式控制黄亦玫,让她的精神和肉体都受困于他建立的牢笼之中。

就像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说的:

“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

自卑到极致的人,往往极度自负,而自负在亲密关系中,就很容易演变成对另一半的控制。

3、越焦虑越想控制

心理学认为:当面对的不确定性越多时,焦虑的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说焦虑的本质是对失控的恐惧。

而人越是焦虑,就会越想抓住、控制身边所有的人事物。

焦虑的人们总是竭尽全力把自己伪装成可以掌控全局的人,渴望通过控制起到掩饰虚弱、缓解焦虑的作用。

但这样的应对方式终归是隔靴搔痒,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最终也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让身边的人越来越痛苦。


02

如何区分“真尊重”和“假尊重”?

“假尊重”型伴侣,TA们表面上会给予伴侣选择的空间,可实际上无论伴侣说什么、做什么,都会习惯性打压和否定,内心深处坚定地认定伴侣就是什么都不如自己。

而真正尊重伴侣的人,会承认伴侣作为独立个体的完整性,鼓励和支持伴侣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大多数情况下,真真假假交织在一起,让人很难分辨。这时我们不妨代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去看看二者的不同:

1、在遇到分歧时

“真尊重”类型的伴侣:会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认真倾听你的观点,即便TA不完全认同,也不会完全否定你;并且TA会寻找两个人观点的共通之处,为了达成共识而努力。

“假尊重”类型的伴侣:口头上说着“你决定就好”,实际上根本不愿意倾听你的真实想法,也关闭了两个人的沟通渠道。

等到下一次遇到同样的矛盾时,继续循环往复,让你越来越失望。

2、在面对社交时

“真尊重”类型的伴侣:会支持对方拥有自己的社交圈,鼓励另一半走出去,多结交新的朋友,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毕竟人是有社会属性的,婚恋关系代替不了一切。

“假尊重”类型的伴侣:会以你已经“恋爱了”“结婚了”为由,限制你和其他朋友来往,营造出一种俩人的世界里只有彼此的错觉。

这样的相处模式看似甜蜜,其实是为了关闭你和这个世界的接触渠道,屏蔽你获取信息的方式,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你。

3、在面临个人成长时

“真尊重”类型的伴侣:会支持你实现自己的梦想,探索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充分给予你成长的空间,鼓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假尊重”类型的伴侣:会将两个人的一切捆绑在一起,甚至要求你为TA的成长空间牺牲自己,去成全TA的完整性;表面上说“我是为了我们两个人努力”,可内心深处其实是在担忧,你变得更好之后会脱离TA的掌控。

4、在另一半感到失落、沮丧时

“真尊重”类型的伴侣:会从你的角度出发,在解决你的情绪问题的同时,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帮助,陪伴你走出困境,让你能够感受到安全感。

“假尊重”类型的伴侣:会偏向于只解决情绪不解决问题,无限制地纵容你摆烂,表面上哄着你,让你的心情变好,可问题却始终摆在那里不帮助你解决。

更有甚者,就连你的情绪问题都会全盘否定,认为你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直到你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03

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怎样的?

其实,不仅是婚恋关系,在任何关系中,尊重都远比爱重要。

爱一个人,永远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

真正的尊重就是“对抗关系物化”的过程。关系物化,指的是在人际情境中,任何一方为了满足欲望,无视自己或对方的感受,把人当成没有情感的物品,采用损害彼此身心、权益或资源的方式,来达到预定目标的人际互动模式。

我们需要看到、理解彼此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完整性,并由此去欣赏、肯定对方的内在价值,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控制对方,去满足我们的设想。

心理学博士斯蒂芬·吉利根(PhD.Stephen Gilligan),提出过一个理念:

最深刻的疗愈,来自于真正的尊重。

只有打造彼此尊重的亲密关系,才可以接纳自己,同时疗愈对方。

为此,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1、明确伴侣之间的边界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两个人在一起之后就必须毫无保留,不应该有任何秘密;要是硬在俩人之间划上一条分界线,就相当于是在分化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可正如作家苏心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棵共同生长的树木。彼此靠得太近了,互相滋扰遮挡,肯定长不好,甚至会枯萎。只有保持适度距离的守望,才能枝繁叶茂,华枝春满。”

再亲密的爱人,也要保持适当的边界感,不然就相当于给了对方一种“你可以随时冒犯我”的信号,忽视了在爱的构成部分里,本就应该包含尊重和接纳彼此的边界。

2、不做无意义的对比

总有一些伴侣喜欢给两个人在关系中的付出,做一个重要程度的对比:

“我的事情比你的重要。”

“你的情绪在我的事业面前不值一提。”

“带孩子怎么可能比我上班更累。”……

这就忽视了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痛苦本就互不相通,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对照表,可以反映出哪种事情更重要,哪种付出更值得被肯定。

把精力放在无意义的比较上面,去分出一个强弱等级,只会消磨两个人的爱意,直至关系破裂。

3、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帮助

伴侣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供对方真正需要的帮助,例如:

在对方身体不适时,给TA倒上一杯热水,或者拥抱一下TA,让对方知道还有自己的陪伴;

多询问“我可以为你做什么,你会感觉好一点”,而不是“我觉得你按照我想的去做会更好”。

让对方体会到自己的真诚所在,才能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提升关系的韧性。


04

不要压抑你对“假尊重”的糟糕感受

可能有人会问:“对方就是无法给予自己真正的尊重,怎么办?”

如果你也正处在一段“假尊重、真控制”的关系中,不妨试试以下3种方法:

1、让对方了解“假尊重”,以及其对关系的影响

我们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知对方,以及为什么这样、长此以往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你可以使用“提出感受+分析原因+表明影响”的沟通公式:

我们之前的相处方式让我很不舒服(提出感受)

我感到你的行为本质是想控制我,并不是真正的尊重我(分析原因)

这样下去,我们的关系可能要走到尽头了(表明影响)

当你真实地表达之后,对方可能会表示愧疚,也可能会恼羞成怒,但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性。

不然两个人之间的怨念只会越积越深,甚至会到达无法挽回的地步。

2、告知对方你想要怎样的“尊重”

每对夫妻或情侣都有自己的相处默契,即便尊重是定式,不同的人也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告诉对方,自己期望得到怎样的尊重。

哪种方式是你可以接受的,哪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毕竟直接表达,比遍体鳞伤之后的歇斯底里,更容易让人接受。

3、若沟通后对方仍不改正,可考虑及时止损

有时候,对方的“假尊重”是因为没找到更融洽的相处方式,但也有可能是这个人本身的婚恋观就出了问题。

如果在你反复沟通之下,对方仍然没有改变,或者压根不认为自己有错,那么你就要考虑及时止损了。

千万不要因为一段不健康的关系,而让自己一直活在痛苦里。


05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好的伴侣,就是很难遇到啊!”

确实,要凭空遇到一个完全尊重、支持自己的伴侣,真的不容易。

但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伴侣的人。

然后去接纳对方、感染对方,并教TA也成为一个尊重你的伴侣。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在后天习得如何尊重伴侣。

假设其中一方拒绝做到,那么这段关系也就没必要进行下去了。

还是那句话,即便暂时没有遇到彼此尊重的伴侣,也千万不要在不对等的关系中消耗自己。

要始终坚信:你值得拥有一段健康且美好的亲密关系。

作者:纸醉葡萄,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14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

当你被人讨厌、攻击时,记住这1句话,你就赢了

咨询预约微信号:130-7119-5923 /客服电话:186-1257-6320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40岁小雨️

40岁 小雨️

40岁 小雨️

40岁 小雨️

40岁 小雨️

女朋友们~孩子上学啦!你们在干嘛#做一个开心快乐的自己 #五十岁依然保持好状态 #这是不会输给年龄的美 #奔四也可以很精彩 #一个人的旅行 #酒店 #说走就走 #出发去旅行 #享受生活

小雨为谁飘,小雨为谁落

起床拉开窗帘,地面湿漉漉。

不知道为何突然想起那首歌: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小雨为谁飘,小雨为谁落?我想在这小雨里奔跑,与这细密的雨丝相拥。

不知道这小雨是昨天夜里造访,还是今晨降临,天地间清新一片,绿叶更绿了,草也更新了。

雨丝已停,风儿吹过,带来湿润和清凉。推车骑行穿梭在一片清新中。索性摘下口罩,尽情呼吸这新鲜的空气。

这宽阔的渤海路比较人性化,蜿蜒着铺设出一道骑行专用道,隔一段印着一骑行的图案,标注HAPPY RIDING,沿着这一路骑行,反正我的内心是HAPPY的。一路感受着风,若有若无的雨丝不时亲吻着我的脸庞,大口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惬意。

雨后,我更喜欢那些花花草草上的小雨滴,一边骑行一边搜罗路边,寻找那些上镜的小雨滴。

小雨滴在长长的叶子上聚堆,咕噜咕噜地翻滚着,晶莹剔透。小雨滴又挂在叶子底下,骨碌着大眼睛偷窥这人间的清晨,急急匆匆上班的人们,车来车往。而后又挂在花瓣下,似大大的泪珠,看得我心颤颤。

遇到路口红灯,一个急刹车,车子竟然一滑一倾斜,吓了我一跳,雨天路滑,我小心翼翼。路口等待时,我静静地看路口的车来人往,看人间的热闹,观察他她它,都有可能为我提供素材。

对面迎来一位骑三轮车的老大爷,歪歪扭扭驶来。靠边远离,看他的三轮车左右摇摆,我坚定不移靠右行驶。大爷扭了几个S后,呼啸而过。许是雨天,三轮车在路滑的地上跳舞呢。

偶遇一片山楂树,正开着朵朵白色的小花,一簇簇,一堆堆,好不热闹。山楂树下,我停下车子,去细嗅那山楂花,雨水也没冲淡那一股淡淡的花香。拿出手机让这花定格在照片中。

一棵山楂树,又一棵山楂树,看着这一棵棵的山楂树,想起那部电影《山楂树之恋》,凄美纯真的爱情故事。

树下走出一只橘猫,优雅地从草地上走过。哪怕是流浪,也从容优雅。

想想这日子,可不就是要从容优雅地走过。

雨天,晴天,阴天,都笑着过,一天又一天。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我携细雨落花,共你几句暖话

过了一个没有雪的冬天,又差点过了一个没有雨的春天。好不容易看到这些英勇的树开了花,倒是来了一场说来就来的小雨。对呢,小雨,也没有肆意的风。

每天都是匆匆,坐在车里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眼罢了。这个春天非比寻常的冷清,我是个默然的人,眼前一亮也就只是一眼算了,即便心里会有期待,但是行动却没有。

所以,春花已然次第凋落,我却从未走进这个春天。直到此时,小雨催着春花落,没有飘飘洒洒,却是一地的弥漫。我只是匆匆过客,步伐不停的举起手机瞬间拍下一张就必须离开了。幸遇这样一场小雨,才得来如此浪漫的场景。你说,若是你我嬉笑于树下,会不会很美?!

这段时间有些焦虑,也有些颓然,还有种茫然四顾不知去处的感觉。有人说,焦虑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这话没错,足够强大的人拥有选择权,拥有承担后果的能力,所以才不会瞻前顾后的踌躇不前,也不用权衡利弊的做不出取舍。

能力就不说了,绝对的本事配不上野心。有时候特别想不清楚,安于现状和奋发图强,到底哪个是对的?是不是能力只能安于现状,而奋发图强就成了自不量力的野心呢?

不知道我的心或者头脑,到底是哪种材质或者哪种类型。怎么一直处于撞了南墙还不回头的状态。这样的感觉好难,就连那洞穿心灵的法号也不能令我清明心神。只是好在我已经有了觉知,一再的试图纠正自己跑偏方向。

前天终于处理了心里一个很痛的执念。人在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骑虎难下的赌气,总想着自己的作为会不会被别人拿捏着。其实,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怎么做,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课题。一心一意把自己的课题完成好,然后拍拍手走人,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剩下的人去处理。

于是,这两天轻松了不少。醒悟过来以后就有了做事的力量。想着几位小姐姐们都说过让我自己独立一些,寻求一些自己的慰藉的价值。而我一直畏首畏尾,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一辈子没有多长了,也许我不应该再去过于在意最后的结果,而是应该闷头干下去。

刚做了四个小包包,两片小书签。一边回忆,一边学习,一边琢磨,一边动手,这就是结果。十几年前的拼布手缝效果还是可以的,现在只是简单的一片布,也用上了缝纫机,结果却让我越做越气馁。每一个成品都有自己的致命伤,让我多看一眼都嫌弃,别说拿出去给别人了,更别提要拿出去售卖。

曾经我在某宝也试过手,前几天翻出了那时候的记账本,千八百的进账也让我挺有成就感的。这么多年放下了,现在的手艺退步了太多。不过这次我不打算放弃了,我是这么想的,管他怎么不满意,小目标就定着做他十个,每一个改掉一个瑕疵点,总能做出一个合格品,对吧?

知道了自己的弱点,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努力。以前总是焦虑做不好怎么办,浪费的材料怎么办,做出来的歪瓜裂枣放着碍眼,扔了可惜,送人也不好意思拿出手,就想着不如不去做,就那么看着材料干放着过年。

这可能就是我一直一事无成的原因吧。这次,做下去,哪怕十个都是残次品,那也是收获,至少这个过程里得到了思考的方向。何况,坚持做一件事,早晚就会做成的,对吧?

今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相遇那一场细雨春雨的浪漫情事!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三月里的小雨

从前天到昨天,复至今天。三月里的小雨,滴滴答答。从黄昏至清晨,又从清晨至黄昏。

三月里的小雨,点点滴滴,应景杜牧,李商隐,我总觉得是李清照。这样的天气,几分缠绵,一丝愁绪,些许清冷,更有些薄凉。让人爱,又让人恨。

前几日,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就连风都带着一股撩人的闷骚。

上班途中,日日经由文渊路拐同康路,路两侧隔离带有三几棵蟠桃,殷红的重瓣花,很是夺目。还有一溜儿垂丝海棠,枝条细长,枝桠纵横交错,繁花似锦,间杂着一个个绿色叶片。娇柔艳丽,粉饰了这春天里的前半个三月。

“花如剪彩层层见,枝似轻丝袅袅垂”。宋.任希夷诗句描出了垂丝海棠的娇艳动人。一场持续几天的春雨,将这美好花期无情葬送。

冰凉的雨,就像筛子眼里漏下来的丝,一直在抖落。桃花谢了一地,梨花飘飞满园,兰花合苞,樱花凋零,就连柳条儿的舞步,都不潇洒飘逸。

五味馆,我养的那樱花,不过才见开了几朵,一夜风雨摧残,蔫蔫的花瓣儿粘在地面,任那泥水糟践着。令人怜惜。

花开花落终有时,明年春天一样开。歌中唱的。独独这生命,逝了就逝了,一如那架飞机再无返程。

这恼人的天,这揪心的雨。还有一起飘来的,戳中泪点的坏消息。

行走这世间,无数同行的路人。谁是先知,谁有慧眼。或许,你能感知佛的化身,却无法洞悉魔的掩体。

如花的空乘,无辜的乘客,一百三十二条生命,灰飞烟灭。多少父母失去子女,多少孩子缺了至亲。

生命不过两极。前一秒在天,后一秒入地。不免唏嘘,令人痛惜。

叹生命之轻,轻不过春花一瓣,轻不过晨露一滴,轻不过苞叶一枚,转眼就随了风,无了影。

禅说,人是佛与魔的合体。一念起,是佛。一念灭,是魔。

这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周边城市又现状况,这原本百花盛开的春天,终是欠了我们那么几分明亮。林姐说,没有哪场雪能阻挡春天,每一天都是宝贵的生命体验。

愿时光如棉,温暖人间。还是林姐说的。 我信她。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窗外的小雨

  

  今夜,窗外下着小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之剩下我以个人。原本这种情况已经习惯了,牁今夜还是有点特殊,因为停电了。整间房子被翻了个遍也找不到一支蜡烛,唯有手机里还存有些许的电,只好放起手机上的音乐,斜靠在窗边,透过玻璃,在透过小雨,凝望着夜空那轮明月,温习曾经的誓言。

  

  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送入县城里学这样学那样,而自己还在天真的玩着泥巴。她们的父母都让他们从小就开始学点什么,以求长大了能更容易适应这竞争越来越剧烈的社会。我的父母也很想給我学点什么,但考虑到家中的经济问题时,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朋友们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弹吉他,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语文,而我却只喜欢音乐。这是我从小就喜欢的,到现在也是一样,没改变过。小时候看着电视上那些大歌星们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唱歌时,心里总有些兴奋与激动。好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走上舞台,拿着麦克风唱自己的歌,好想感受那万人仰慕的目光。听母亲说那些大歌星都很有钱,花都花不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听到这更让我着迷于做大歌星。心里总是在默默地幻想着长大后腰做个歌星,在一遍又一遍的憧憬着未来。

  

  没人知道我内心真识得事情,我也不敢把我这所谓的愿望告诉給伙伴,因为我害怕说出去后却投来嘲笑的目光。只得把这份追求深深埋在心底。

  

  在我六岁那年,也许是因为家里的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也许是母亲也懂得了追求时尚,家里多了一台VCD和一台扬声器喇叭。看到母亲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拿着麦克风对着电视机唱卡拉OK时,我便来了兴趣,也和母亲一样拿着麦克风跟着唱了起来。从那以后,只要自己有独立的时间,就会在家唱歌,虽然母亲总骂我,说我唱得不好,但却还是不能阻挡我狂唱歌的决心。每当心情不爽时总会拿起麦克风唱歌,唱到精疲力竭时心情自然而然就好了。和朋友在一起时也会被要求給他们唱歌,虽然有的说唱得不错,有的说唱得难听,但还是很开心,因为能給他们唱歌是我最大的荣幸。

  

  上了小学后最喜欢的就是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了,有时候总会想,要是每天都上音乐课,那该多好啊!

  

  2002年六月一日。我永远记得那天,永远都记得那天晚上第一次登上舞台,为台下的观众唱歌。虽然过后被老师批评了一顿,说我唱得太” 爱情”了,小学生不应该唱这么爱情的歌。在被老师骂时,我装作很难过很后悔的样子,牁内心却是开心得不能再开心了。因为就在那天晚上,在我的歌声带动下,全场达到了高潮。不开心才怪呢。

  

  到了初中也是参加了几次文艺晚会,有时跳舞,有时唱歌。“舞跳得不怎么好看,歌也唱得不怎么好听!”这是大多数人給我的评价。叫我不要再唱了,认真学习才是王道。牁我却不是这么想,不是有句话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有一个念头,唱自己想唱得歌,让不喜欢听的人说去吧!

  

  因为贪玩的原故,没能考上高中,到时考上了音乐班。父母都反对我去读音乐,但我还是坚持要去读。最后他们也妥协了,于是乎!我如愿的走入了音乐班。本来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牁到了班上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井底之蛙,自己这点音乐水平和人家的没法比。从小到大都没摸过键盘的我面对钢琴时是一脸茫然,看着别的同学却是行动自如,自己连个do﹑re﹑mi都找不到。听着同学们都用那好似天然的嗓子唱出首首动人的歌曲时,才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人家的天然嗓子和我这“烟孤巴”嗓子根本就不是一条路上的。别人不仅会唱流行歌曲,而且还会唱民歌。而自己只会唱那几首老掉牙的所谓的爱情歌。

  

  就在我执意要去学音乐时母亲曾说:“喜欢音乐,并不代表一定要去学音乐。全世界喜欢音乐的人多入牛毛,你只是其中一个罢了。他们也不全都去学音乐吧,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不过是爱好,并不能保证你以后的生活。你以为做歌星很容易吗?要是容易,那全世界的人都是大歌星了。况且你嗓子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去学音乐呢?”当时我对母亲的回答是:“高中我又考不起,只考起着音乐班,而且这音乐班也算是高中,所以只得去读了。”

  

  我比任何人都明白,心中那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想通了。现在的我学音乐只补过是想学好音乐方面的知识后能找到一份关于音乐的工作,一辈子陪伴在音乐身边就知足了。这并是现在我的追求,也是我永远的追求。

  

  如果时间能倒流,让我回到过去,我想我会改变很多。但也只是如果,人要向前看,我的梦也得向前进。

  

  窗外的小雨不知何时,悄悄地停了。只有夜空中那明月,还在慢慢的挪动着。电还没来,我关掉了手机上的音乐,乖乖的爬上床,进入了梦境。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