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干系

被爱情测试淹没的选项

  朋友跟我说,因为没有孩子,所以才仔细算计你和他之间的距离,探究他的已往,测量爱情度数的高低。
  朋友还跟我说,如果你们干系好,有没有孩子无所谓;如果干系不好,孩子倒是必不可少。
  他们想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孩子的存在,将决定性地改变两个人的干系。
  这倒很有趣,为什么彼此之间距离的调整、相处方式的改变,需要第三者?莫非,两个人一旦形成某种流动的干系模式,就只能身陷其中,凭借惯性前行?
  前辈跟我说,从走进婚姻的第一天,你就得确定好以后的家庭模式。通常,谁先下厨房;以后做饭就归谁;谁先收拾房间,以后打扫卫生就归谁;吵架谁先让步,以后就会永远如此……言之凿凿,都是些经验之谈。
  真正进了围城才知道,婚姻里的太多东西,无法以他人经验来做判断。两个人的亲疏远近,婚姻的幸福与否,并没有―个客观评价标准。
  凭借经验大概心理学上用数字正确界定的空间距离,我们可以判断通常意义上两人之间的干系。8英尺以上,公共安全距离;45-8英尺,熟人距离;12-36英寸,朋友距离;3-12英寸,恋人距离。对陌生人而言,距离越大越安全,于爱人而言,距离越小越亲密。
  但是,当两个人的距离缩至一个屋檐下之时,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心手相牵。搭伙过日子大概同床异梦的事儿听多了,眼见的空间距离,反倒无法衡量彼此的亲近或疏远。
  更主要的是,即便我们身处亲密距离,不同的相处方式,能将彼此拉近大概推远。
  一个雪天,两对夫妇去滑雪。
  妻子庇护备至,在出门的前一刻,给丈夫找好帽子、围巾、手套,仔仔细细地盯着丈夫穿戴好。这还不够,又来搜检所有的扣子――大衣的、风雪帽的、滑雪手套上的,是不是都扣好啦。丈夫越来越不耐烦,等妻子俯身去看他是不是按要求穿了厚毛袜时,丈夫终于忍无可忍:你可真够烦!
  帽子解了围巾扔了,丈夫一脸怨气,妻子也怒从心生:操心是为了你好,你还不乐意!
  妻子B也在收拾行装。她预备了两个包,自己一个,丈夫一个。在给自己装备齐整过后,她将另一个包递给丈夫,提醒他天冷防冻。以前,他的衣物之类的都由她打理,在她忍受不了他的杂乱教导他频频过后,他便不耐烦子,声称此类事儿,不劳她费心。可是此时,他找不到自己的防寒帽之类的东西,于是开始抱怨:你怎么不管我,依然不是我妻子?
  两个男人都不写意。羡慕B的自由,有一个不唠叨、不多事的太太;B感慨的省心,有一个细心、看护的太太。两个女人面面相觑,她们曾经耳闻目睹的那些经验――要体贴男人大概要给他以自由,都不管用。
  没有经历可供借鉴。每一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每个女人也都有所谓“驭夫”之道。有人习惯联体婴儿式的相处,哪怕去楼下的超市买瓶酱油,也得成双成对,携手进出;有人习惯自由独立,互不干涉内政,亲密有间。
  前者通知你,如果他爱你、在乎你,就会为你改变,随时随地出现在你身边;后者通知你,爱是自由无拘,放手让你做真的自己。用哪一个标准,来衡量你们婚姻的亲密度、相爱指数?
  没有流动不变的相处模式,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爱情指标。那些有关爱与不爱的心理测试题,不过是一种可供消遣的游戏。没有哪一种美满婚姻,是用测试题测出来,都没有哪一个幸福家庭,凭借他人经验制作。
  女人总是习惯说,别人的老公如何如何;男人也总会浏览与自己太太截然不同的女子。他们往往忘了,那些令人心动的诱惑,未必真的符合自己。与其对无法涉及的东西艳羡不已,不如改变自己的相处方式。
  婚姻之道,现实就是相处之道。没有经历,没有比较,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争执、无奈和斗争之中,慢慢地理解、忍让、包容和妥协。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艾米,请在梦中醒来

  想要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需要郑重选择的并不是那些我们将会拥有的,而是那些我们将要付出的代价。

  暖:我很高,却很胆小,因为我是柔弱女纸。

  Sections 1

  在炎天的尾巴上,艾米失恋了。失恋的缘由像无数个爱情小说里矫情的桥段一样:原本可能是新娘的自己,在不知不觉里变成为挚友的红娘加伴娘。艾米很淡定,招招手对出双入对的男女说:祝你们幸福得死去活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她这宇宙中的一颗“微粒子”怎可能有能力阻止人家两颗贴近的心,所以她想得开。没干系。这都没干系。

  可是一个星期以后,艾米因为回忆起和男友某一段甜蜜时光而走了神,以至于身为财务要员的她在向供应商划款时不小心多敲了俩零。虽然多划的款项大部分被追了返来,但是公司依旧给了她严重的经济处罚,所以后果可想而知:她赔掉了自己工作一年以来的微薄蓄积,而且丢了信誉和饭碗。

  艾米原本坚强的心就如同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之间之间之间被玻璃扎破了轮胎一般,瞬间撒完了气,瘪了。

  艾米租住的小区,是年代久远的房子,小区里的住户大多是年岁已高的老人。艾米每日都能从窗台处望见小区里打太极、散步或跳老年迪斯科的老人,他们脸上的笑脸都很纯净,满头银发和蹒跚的步伐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祥和安宁。

  艾米想:老年的生活真令人向往。不用再过明争暗斗的职场生活,人生走向基本已成定局,不必担忧相伴在身边的人会背叛自己。她真希望世界上能有一部人生压缩器,能让自己一天十年地迅速老去,再也不想经历这些痛苦和挫折。

  Sections 2

  艾米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老家的内室,手腕上还戴着形状新鲜的手表,表盘里只有一根时针在转动,艾米抬起手数已往,有十个空格,每一个空格处用极小的字体标注着:年。艾米的心中充满迷惑,正在这时,母亲抱着一件白色婚纱走过来催促她换上,刚刚披上白纱,她就被一个走出去的陌生男人抱起来走向了门外的车子,再转头望向母亲,她正靠着父亲(father)的肩膀哭泣,并不断地冲她挥手。

  艾米这才名顿开,明天是她的婚礼,她达成为一天十年的愿望,手上的手表正代表着她生命中迅速流逝的时间。她在一晚之间抛弃了那份让她厌恶的工作和狼(wolf)狈不堪的生活,转而即将拥有自己的丈夫和家庭。这实在是神奇得让她唯恐只是一场梦。

  就在艾米站在教堂里说完我愿意,伸出手预备接受丈夫的戒指时,时针又走一格,空间立即发生了转换。艾米躺在医院的分娩房里,正痛苦地挣扎着,她的心里已经接受了一天十年的现实,她很清楚时光又溜走了一年,现在她会迎来一个小生命。

  可还没有来得及经历生命诞生的惊喜,闺女(daughter)已经能慢慢走路和口齿不清地叫妈妈,闺女的第一声妈妈来得不如想象中困难和惊喜。但喜忧参半的瞬间,艾米依然选择了乐观接受现实,毕竟这样度过的时光又珍贵又充实,省略不需要的历程,只享受最美好的结果,这不正是她当初想要得到的生活吗?

  Sections 3

  接下来的十年,艾米是为了闺女而生活的。这十年里经历了闺女的中考和高考。她将所有的精力用在了闺女身上,用有限的时间给她最好的需要。

  闺女的性情大变是在13岁以后,她突然之间之间之间的和艾米疏远,开始用封皮精致的笔记本记日记。时间太短,短到艾米无法和闺女成为相交甚好的妈妈朋友,无法为她买第一件内衣,无法通知她“好朋友”来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无法奢望自己会在母亲节收到惊喜……她对闺女的爱只能被时间拒之在外。她开始有点嫌疑自己的选择。

  闺女的成绩并不算好,艾米开始像许多望女成凤的母亲一样对她变得严苛。这样的严苛激化了她与闺女间矛盾,许多时候她们都是互不理睬,持续冷战。

  虽然与闺女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她总算是没有辜负艾米的希望,在18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外省的大学。艾米同丈夫一路乘火车送闺女入学的那天,天气异常地热,艾米爬上爬下地给保持选择上铺的闺女铺床,整理衣箱,千万句的嘱咐最终只化为了一句“照顾好自己”。离开闺女所在的校园时,闺女因为终于脱离了父母的控制而兴奋不已,艾米却哭得不敢转头。

  Sections 4

  闺女上大学的那几年里,艾米不经意间发现了自己的衰老。她已即将要迈入半百的年龄。从年轻时期的爱照镜子转变成现在的不敢轻易照镜子,但是她知道,即便自己躲避,岁月依旧没有休止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因为一天十年的特殊干系,艾米更能深切并点滴体会到身体的转变。

  这十年中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便是艾米与丈夫离婚了,她自己也不清楚事儿的原因,只记得丈夫在民政局,平静地说:“我感受不到我妻子的存在,我一向嫌疑自己是否拥有妻子。”艾米没有挽留,丈夫说得对,她也从未感受到丈夫的存在。她的脑海里甚至很少出现丈夫的样子。这样快的时间里,对于他们来说,彼此还都是陌生人。艾米请求丈夫在闺女大学毕业之前不要说出真相,尽可能地维持现状。可是闺女依然比预想中知道得要早,闺女打来电话找艾米求证的时候,艾米非常担忧,可是闺女却一反常态地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她在挂断电话时对艾米说:“妈妈,你一向是在为了生活而生活。我和爸爸仿佛只是你生活中的道具而已。”

  第二件大事是艾米父亲的离世。这件事发生在艾米54岁那年。艾米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时,医生已经为他盖上了白布。她冲已往扑倒在父亲身上,眼泪流成为河。已经记不清是从多久多久之前,她就没有这样拥抱过父亲,他的身体还散发着温暖的体温,眉眼间的严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祥和的安宁。母亲坐在病房的角落,隐忍地咬紧嘴唇。

  Sections 5

  自从父亲离世过后,艾米就将母亲带在了身边。可是一天不过二十四个小时,切分成10个时段,不过是2.4小时。2.4小时的每年,即便一切用来陪伴母亲,依然太少太少了。她甚至不能为她织一件贴身的毛衣,不能为她炖一锅香浓的鸡汤,不能陪她睡一个长长的午觉。母亲突然之间之间之间要吃红苹果,艾米出去买,返来过后看到母亲在阳台的摇椅上安详离去了……

  就是在母亲离世以后,艾米突然之间之间之间间衰老成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模样。她的影象变得很差,腰椎脆弱得如枯枝一般,眼睛也越发模糊,耳朵也不好使,就连味觉也逐步杂乱。

  接下来的几年里,艾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空虚。她总是试图回忆些什么来填补心中的寂寥,可回望几近空白的一生。除却年轻时的不顺利,剩余的短短四天时间里她已经历了四十年时间,所有残存在脑海的影象都只是一个空洞的结果,而没有饱满的经历。

  艾米没有朋友,都没有可以聊天的对象,一秒一秒的时间过得迟钝恐慌。

  艾米已经64岁。64岁的她追念到自己快要四十年的空白人生,开始懊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如果多给她些时间,她会和丈夫培养深厚的感情,一生相濡以沫;她会和闺女谈心,在闺女叛逆的年代里留给她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她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看望父母;她会做一份工作,无论这份工作讨不讨人喜欢,她都想要竭力做好它;她会收藏几名挚友,一路发疯,一路变老。

  64岁的艾米因胃部肿瘤躺上手术床的那一刻,流下了满脸的泪水:如果时间能够倒回,艾米最想捡拾起来的,是被自己遗弃的充满挫折和荆棘,欢笑和泪水的四十年丰满时光。

  Sections 6

  艾米是从睡梦中哭醒的,她镇静地跑下床去搜检自己的容貌,又用力地捏掐自己的脸颊,看一看手腕上普通的电子手表,在确定不过是一场梦过后松了一口气。

  在过后的日子里,艾米依然常常在工作中碰壁,依然在恋爱中磕磕绊绊地艰巨前行,有时也会因为忙碌忘了问候父母。但,艾米不再轻易愤怒、抱怨。因为她知道,抱怨是没有效的,纵然实现一种与现在完全相反的人生方式,也不见得会幸福。

  24岁的艾米终于懂得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到就要有付出,每一种选择都需要有不同的付出。想要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需要郑重选择的并不是哪些我们将会拥有的,而是哪些我们将要付出的代价。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