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桂兰

人到七十才明白:老了别太指望儿子,儿子再有出息,都不如女儿好

“都说养儿防老,我真是到七十才看明白,靠儿子,不如靠自己,更不如靠女儿。”李桂兰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温热的牛奶,眼里却泛着点点潮意。

她今年刚好整七十,丈夫早年去世,一个人把一儿一女拉扯大。儿子李建国从小聪明,成绩好,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娶了个城里姑娘,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女儿李建梅普通中学毕业,在老家嫁了个实在人,夫妻俩靠着开小超市过活,没大富大贵,但也算温饱无忧。

“妈,过几天我要出差一趟,您要是一个人住不习惯,就先回老家吧。”李建国那天边收拾行李,边不经意地说。

“回老家?”李桂兰愣了一下,“我都来你这儿住一个多月了,走了又回去,你那媳妇不是说我身体不好,要来照顾我?”

李建国轻咳了一声,小声说:“翠华最近也忙,你又什么都不让她插手……你和她之间,有点距离。”

“是我不让她插手?她从我进门那天起就脸色不善,我喝个水都说我用她杯子。”李桂兰语气激动,手也抖了一下。

李建国顿了一下,“那要不,我安排个护工?”

“护工?”李桂兰笑了,“你媳妇怕我碍事,你就出钱打发我去找护工。”

“妈,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不是这个意思,你怎么不让我跟你女儿住?”

李建国语塞,低头拉拉拉链,装作没听见。

那天晚上李桂兰给女儿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建梅刚哄完孩子睡觉,声音疲惫但带着温度:“妈,你怎么了?哥又让你搬走?”

李桂兰叹了口气,“你说我这是图啥?年轻时为了供你哥读书,家里只剩一个鸡蛋都得留给他,现在老了,生个小病他媳妇就不耐烦。”

“妈,要不你来我这边住?我家虽然小点,但你来了我高兴。”

李桂兰没说话,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

建梅继续说:“你前阵子不是说腿老抽筋,我带你去看看咱镇上那中医,顺便你帮我看看小超市怎么重新布置。你来了,正好家里热闹点。”

第二天一早,李桂兰提着不多的行李出了李建国家门,没叫醒任何人。门关上的一刹那,她像卸下了什么。

回到镇上的第二天,建梅就陪她去看病。中医说是年纪大了加上长期站立劳累,建议泡脚、贴膏药,再多晒太阳。

“妈,你看我给你在屋后搭了个躺椅,晒太阳用的,旁边还种了你喜欢的金银花。”建梅指着院子里的一角。

“你还记得我喜欢金银花?”李桂兰有些惊讶。

“当然记得,小时候你带我去山上摘,还说晒干了能泡茶。”

那一刻,李桂兰忽然觉得,这个女儿,才是她真正的依靠。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桂兰在女儿家住得自在。早上起床跟女婿一起吃早饭,白天帮建梅看店、择菜,偶尔帮孙子检查作业,晚上一家人一起看电视,聊家长里短。

相比儿子的高楼大厦、保姆护理,这样的日子没有排斥和冷漠,只有温暖和真实。

一天,李建国打来电话,说工作调动可以回省城发展,问母亲愿不愿再去他那边住。

李桂兰说:“建国,你那边的生活好是好,可我年纪大了,不求富贵,就想身边人能陪我说说话、笑一笑。”

李建国沉默了半晌,“妈,是我对不住您。”

“你忙你自己的事吧,妈现在很好,有建梅在,我啥都不缺。”

挂断电话后,李建梅走过来,蹲在母亲身边:“妈,你别委屈。”

“我哪委屈?我现在才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靠儿子再出息,也比不上女儿的这份心。”李桂兰摸了摸女儿的头发,眼角带笑。

她七十岁才明白,原来所谓的“防老”,不是谁供养你、给你花多少钱,而是谁愿意听你说废话、陪你慢慢变老。

这份晚年的安稳和平静,不是儿子给的,是女儿用点点滴滴的陪伴积攒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