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少妇气息
一股少妇气息
春天的气息
让壁纸也带点生活气息
有种少妇气息吗
每处都充满自然气息
被这波青春气息拿捏了!
一直听父母和妹妹说,北门口的早市多么的热闹,早市卖的水果和蔬菜多么的新鲜便宜。因着自己无需做饭菜,且离家有点远,虽然有时候也想去感受一下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息,可懒懒地一直没有成行。
是的,自己一个人在家做过一段时间的饭菜之后,犯了懒,从国庆假期开始又跑去父母家蹭饭了。可父亲总怕饭菜不够,每顿都做得多,而我,又是自制力极差的人,往往一吃就撑。中午倒无所谓,晚上吃多了容易长膘。
待弟弟和孩子们都离家之后,我便只在父母家吃中饭,晚饭在自己家里蒸一根玉米或者烤一根红薯,再配一点水果,泡杯牛奶。这样,就不用忍受饿肚子的辛苦,还能减掉一些肉肉。
我的饮食方式收到了一些成效,成功减掉了五斤。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可以掉到三位数以下了。
我也不急,现在的我看起来也不胖,可以慢慢减,身体的健康最重要。
由于早餐和晚餐需要消耗不少水果。眼看着冰箱越来越空,遂决定早上站完桩之后,去北门口的市场看看,顺便补充一些水果。
站完桩之后,一路急走,十多分钟达到北门口。
从城北路拐入北门口,就看见青石板铺成的路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窄窄的街道两边,一边是现代建筑,一边是老房子。有现代气息,也有岁月遥递而来的陈年的气息。
前方,是满布沧桑的城墙古楼。它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屹立于资江河畔。垒成城墙的每一块青砖都有着历史的印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城墙上长满了青草和绿植,它们试图以勃勃的生机来抚平沧桑,抚平岁月的痕迹,试图以青翠来掩饰颓圮,以鲜亮来修饰黯淡。
不急着买菜,打算穿过北门口洞子,去江边走走。
在古老的城洞里竟然看见有人在理发。一条凳子,简单的工具。剪头发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妈。
很多年前,在街头巷里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着小小的箱子,叫喊着理发的人。父亲从来没有去过理发店。过去,经常会将走街串巷理发的人叫到家里。当这些人消声匿迹之后,妹妹便接过了帮父亲理发的重任。
不记得有多少年没见过这种情景了,如今得见,又稀奇又亲切。
生活不易,辛勤谋生的心永远浩荡。阳光穿过洞子,在认真理发的女子身上绽放光芒。
穿过洞子,到了资江南路。从资江南路下了长长的石阶,便是北门口渡口。
我站在江边,看着渡口的船离开江岸,向对面驶去。
初中的我,在江对面读书,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坐着这条船,在江上来来往往。站在船头,被江风吹拂而飞扬的青春可真是美好呀!
时光如梭,如今,船还是那条船,渡口和人却变了模样。渡口日新月异,一日比一日光鲜靓丽,而我,却被风霜一点一点地浸蚀。曾经稚嫩的容颜一点一点地走向枯萎。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被光阴缴了械,彻底沦落尘埃。
不过,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在向晚的光阴里活得从容而淡定,命运就不会薄待我。
江风拂来,我在拂面的风里,闻到了时光的气息,甜蜜而清淡。
转身,往市场而去,走在熙攘里,买一些水果菜蔬。
我愿意,煮一碗粥,煲一锅汤,在向晚的黄昏里,与家人闲坐,与时光共枕,与懂得的、爱着的人,共老。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这个周末总算正常休息,久违的待遇了。昨晚小小放肆了一下,今天早上八点才开始慵懒起床。阳光早已洒进屋内,在这初秋之际,带有几分清凉。我的两位家属也在酣睡中,他们同样在前一晚允许自己有些放肆。
休息的日子,首先得做清洁工作。不做这个,感觉就像没有真正度过周末一样。在这舒适的天气里,日子也显得特别有光泽。
十点多,爸爸出去买了几个品相端正的西红柿回来。他买的东品,口感极好,商标清晰。他总说吃要精挑细选,但我说小时候吃过很多烂桃子烂苹果,现在身体也还好好的!他反驳说,以前和现在可不一样。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以前人的身体似乎更朴实无华,无论你给他什么,都会毫无保留地接受,但现在却不同了,他精挑细选,但最终可能还是觉得不满意。身体和入口的东西,到底不知道是谁适应了谁呢!
我们简单地做了西红柿挂面,每人一碗,还有一碟拌小黄瓜。好久没有这么悠闲地吃一顿早餐了。这是爸爸做的,他的面味道和我做的完全不同,特别好吃。我猜想,可能是因为他油温正好,炝锅又恰好,添水又合适,面煮得也正好,所以味道很好。我做的就不同了,一团糟,顺序都搞乱了,味道自然差了很多。
饭后,我们各自忙活。爸爸接了电话,需要去一趟公司。我把床单脱下来,妹妹上次送我一床新床单,还没洗,就一起扔进了洗衣机。我总是喜欢手洗衣服,尤其是夏天。那种与水与衣物的亲密接触,让人感觉非常清新。洗衣机就不同了,看不见水的情况,也判断不出水的干净程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还能不能一直坚持手洗呢!
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我喜欢把衣物晾晒出去。最喜欢闻冬天阳光停留在衣物上的味道,阳光的暖和气息的冷冽结合在一起,就像山涧中的青草淌了汁液的味道,清新的水草香。
忙完之后已经下午了。我看到朋友圈有人卖西瓜,我就问人家送不送货?不到十五分钟就送到了。我又去了婆婆家弹西瓜玩半天也没动静只好用刀刃轻轻一碰就笑了
爸爸四点多回家因为要去东口港那里靠近港口渔船在那里起航与停靠海鲜比较便宜很新鲜我不喜欢动只想一个人在家安静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不喜欢热闹只喜欢独处的安静这大约也是老了的缘故吧
快五点妹妹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吃饭视频中弟弟与弟妹早已落座聊了一会儿就挂断了五点半两人回家什么都不说了就直接去了厨房厨房也变得一团糟肯定是两人为了做饭收拾东西肯定又把我的厨房弄乱了真是让我崩溃索性不管了吃完饭再收拾吧
黄昏六点窗外的天空变得黑暗天青色空中依偎的白云一点一点地接近我看着看着就陷入了朦胧中隐约听见两人在厨房锅碗瓢盆的声音好久没有说生活交响曲这个词了此时此刻不正是的有人忙碌爸爸和女儿在烧火做饭有人悠闲我半梦半醒……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连续两天半的雨落,潮湿的泥土散发着特有的清新,从窗户的缝隙中又经了那纱网的过滤,入口入鼻,纯粹的气息,扑面而来。追随而来的还有花草青植的气息,人儿在屋内,听那雨声滴嗒,时缓时急,或轻落或豪爽掷地,看着看着,莫名的情绪,涌起,往事,桩桩件件,在这个雨天里,回旋着。
那年,也算是秋雨吧,日子在立秋后的第三日。在乌镇的街头,日间,这里的雨落似是万马奔腾般,你追我赶的,从清晨持续到傍晚,依然不停歇。夜幕降临时,雨落渐渐柔弱起。我在客栈的窗前,对着那瓢泼的雨,无限地想象了一天。想象它戛然而止,想象它一阵急促后的骤停,想象可以在异乡见到雨后彩虹,而后惊艳。怎奈,我所有的想象皆是无用的,雨一直下,心一直盼。
浅浅的夜生活开始,雨停下,窗外的马路热闹起,车辆穿梭而过,每一辆车,皆飞驰着,仿佛要将这一日的计划路程赶上似的。窗外的树木显然在刚刚的风雨中,有些累乏了,安静地站立成风雨中的样子。树干斜斜地半倚于另一枝上,叶子翻转低垂着。一场暴风雨后的模样,让人怜爱起它们在风雨中的飘摇。
屋内憋了一整日的我,飞速出门,穿过大堂,客栈中的许多人同我一样,奔向屋外。在这里的人儿,多是来这里旅游的,心情也大致相同,渴望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哪怕热的难受,也好过一场雨的。
我们走向对面,这是一条云集了客店,饭店,西餐,特色小吃店,饰品店的街道,每一处的门面装饰皆用了与店内特色相符的装饰元素。清新的,古朴的,怀旧的,奢华的等等风格,皆可在这一条街道上寻的到。
我在一家饰品店外向内张望,各种小玩意在灯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一个人,从对面走过来。她肩上横着一根担丈,前后各挑着一个浅浅的白条筐子。她见了我们,也不招揽我们,只慢慢蹲下,待两个筐子平稳着地,才将肩上的担子滑下来,又轻轻地横在两筐间。
前面的筐子里盛着一些鲜艳的红色小果子,有五毛钱硬币那么大小。果子上一层薄薄的白,已被雨水浸润成斑驳。我立即被这鲜红色吸引住,蹲下去,用手捻起一个,问了名字,叫做乌梅。她轻轻说着,我才看清她年纪,五十上下的光景,齐耳的短发别在耳后,很是干练。头上戴了一顶尖尖的斗笠,那帽子像是有些年月了,篾条被时光打磨的光滑而光亮。她的眼神平静,只盯着筐中的乌梅,将一个个略有残疵的乌梅拣拾出,放进了腰间的小挎包中。不向我们介绍,更不推荐,只顾挑拣着残次果品。我不喜挑挑拣拣,随手抓了几把放进塑料袋中,她拿出杆秤来,放上秤砣,高高地翘起,正好一斤。
我从来对于街边卖菜菜水果的人儿不设防,总觉他们的东西皆象他们的人儿般纯朴自然。遂拿起一个乌梅用手指揩了揩便要入口。那人见了说,回去洗洗再吃吧!依然是淡淡的语调。她边说边要将担上套上两个筐。此时,她腰间的手机响起来,接起,里面是稚嫩的童音,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呀?这边且说着,好地好地,卖完就回哈,自己乖啊,等奶奶啊!便挂掉电话,我又看了看她,问道,你是奶奶啦?怎么孩子自己在家?她回道,孩子爸妈离了,归了爸,她爸又在一个厂子里干活,天天加班,没空管,我晚上出来卖点货,白天不许卖的,稍微挣点补贴,和孩子俩过个简单日子也行了。她说这些时候,平静地象是在说别人的事情。
我看了她的筐子里大概有十余斤乌梅,后面的筐中则放了十几个莲蓬,碧绿碧绿的,湿漉漉的,很是清新。我问,你这什么时候能卖完呀?她答,不用多大一会的,停雨了,人儿就多起来了!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回家。然后,又笑了,她笑起来很好看,很年轻。从我们身边擦过时,又与我们笑着点点头,算是说了再见。
见她在前面一处地方将担子卸下,那里的人多,好象是一个旅行团队,我看见人们围着她。她依然在筐中捡拾着,然后装进近腰间的口袋中。那些人儿也各举一只袋子挑拣着。看到这儿,我很高兴,心中祝愿她早早卖完吧!早早回家!
雨落的天气,有时候我很着急这场雨快点结束,有时候在一滴一滴的雨落中细数着从前的日子。偶尔,也想起那个当了奶奶的女人,她的从容,淡然,好看的微笑。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
一年半都没有去大连看女儿了,也是因为有事情要办,因为疫情一直耽搁着拖延着。老公休了几天假,带着我们家的猫驱车前往。
这么久没看见大海了,海能包容人的一切悲喜,看见海觉得海是治愈系,在大海的面前什么都变得如此的渺小,大海的蓝和天空的蓝彼此映衬,觉得心如此宁静。
弟妹推荐我去莲花山和南海一号去看跨海大桥,都是在高处俯瞰,各有各的美。在莲花山看更有味道,山上有一座咖啡馆,在咖啡馆里就能看见大海,这个咖啡馆叫 2596,为什么这个名字呢,因为莲花山的海拔259.6米。
那天的天气特给力,从停车场到山顶走也就15分钟左右,边走边拍照,跨海大桥在不同的高度都有他的美。到了山顶就在咖啡馆坐下来,要一杯咖啡,还有一块蛋糕,静静地坐着看海,看跨海大桥。窗外就是大海,跨海大桥尽收眼底。好久没这么放松了,没有享受静时光,在忙碌的同时偶尔也需要诗和远方来调剂。让心静下来,什么都不想,只这样静静地坐着,面朝大海,让心沉寂。
在南海一号看跨海大桥是在一个大厦里,坐电梯直达高处,也是坐在那里看海看跨海大桥,不同角度的跨海大桥,不一样的美。那里还有一个书屋,也是那种静静的感觉,不同侧面看跨海大桥。从南海一号出来我们就在海边走走,又去了圣汐湾,也是一个很安静的角落,正是午后四点钟左右,光线柔和,那时的蓝如此的平和宁静美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是浪漫。当你真的面朝大海时,海天一色,时光都静止了,眼中只有蓝蓝的海。人的所有悲喜都可以融化进海里,没事看看海,可以为你疗伤,治愈你曾经解不开的心结。
生活不会总是诗,不会总是浪漫,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有机会面朝大海,让海的气息冲散你所有的悲伤和痛苦。
本文来自安康视窗ankang.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