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本文,记得点在看·
最近《再见爱人》第四季热播,杨子出场就被全网热评为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并上了热搜。
▷ 杨子作为 NPD 的证据(以自我为中心、打压他人的言论)在网上流传
另一档热门综艺《花儿与少年6》中,周雨彤因为言行也被「诊断为」NPD。
作为一位心理编辑,不禁感慨这些年的心理学科普确实有成效,心理学名词已经出现在流行文化中,并成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的词汇。
但于此同时,不免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
这两年,NPD 一词出现在大众眼中的频率非常高。豆瓣「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中,最多的帖子是描述一些特征,让大家帮忙鉴定是否为 NPD。
一时间,好像每个人身边都围绕着一些 NPD。
事实上,NPD 是一种人格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1980 年就被纳入《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
NPD 的诊断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一般只有精神科医生有诊断资格。一位精神科医生告诉我:在临床上,她们也会很谨慎使用人格障碍给患者下诊断,18 岁以下不允许给这类诊断。
Ethan Watters 是一位美国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科普记者,他在《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中曾提到:「当一个民族文化在经历社会上广泛的焦虑和冲突时,特别容易被新的心理概念乘虚而入。我们对心理疾病的看法会反映我们自身重视什么,恐惧什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试着讨论下 NPD 泛滥背后的痛苦与恐惧。
01
给人带来痛苦的自恋者很多,
但不一定都是 NPD
NPD 是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缩写,全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核心概念就是「自恋」。
「自恋」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是评估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之一。
刚出生的婴儿处在「全能自恋」的状态中,一哭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喂奶、安抚),就像一个「国王」,他们分不清自我和他人的区别,认为「我」就是整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承受一些「恰到好处的挫折」(理想化父母的逐步、可容忍、阶段性的幻灭),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同时发现自己以外的他者,并知道世界和他者并不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当然,需要养育者在初期给予婴儿足够的爱与关注(建立起好的客体关系),才能逐渐完成这个心理发展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受阻,人们的心理可能就卡在了某个阶段(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恋)。
从健康的自恋到自恋型人格障碍间就像一道光谱,有巨大的跨度,不同的人按照心理健康程度分布在不同的自恋区域(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有自恋倾向,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罢了)。
▷《华尔街之狼》
比如,高自恋倾向的人,常常会有这样一些特质:
▨ 认为自己是更特别的(这种特别往往来自于养育者的高期待);
▨ 缺少较为稳固的「自体」,常常在自大和自卑两端摇摆;
▨ 可能将伴侣当作使自己感觉良好的「工具」,很难看到对方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 很难发自内心地表达感谢与道歉,对自己是有需求的人会感到羞耻;
▨ 习惯于认同人格当中自认为强大、独立的部分,而拒绝承认脆弱、有情感需求的部分。
你可能发现了,大多数人都在其中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但并不严重妨碍我们的日常生活。
只有当自恋特征发展为非适应性,阻碍了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严重损害了个体的健康心理能力及和他人的关系时(比如总是利用和操纵他人等等),它才会变成一种人格障碍。
并且需要同时满足多种诊断标准中的表现,只有少部分人会患病(美国可参考的患病率估计在 0%到 6.2% 之间)。
(详情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 NPD 万字长文科普 )
因此,给人带来痛苦的自恋者很多,但不一定都是 NPD。
02
为什么 NPD 诊断变成了一种流行?
作为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科普记者,Ethan Watters 很关注各个国家和地区某类心理学概念的流行。在他看来,「心理疾病的症状,好像天空里划过的闪电,是某个特定地方、特定年代文化和信念的产物。」
而近年来 NPD 等心理标签的盛行,可能和下面这些因素有关:
1.集体文化中对「自我中心」的负面看法
中国社会有强调集体主义和谦逊美德的文化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自我中心往往被视为负面的特质,自恋行为会显得尤为刺眼。这导致了人们在遇到不符合社交期待、显得过于「自我」的人时,更容易看不顺眼,倾向于将他们的行为与人格障碍相联系。
因此,NPD 成为一种方便的标签,用来批判那些在行为上偏离集体价值观的人。
2. 标签化与过度诊断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心理学术语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更频繁地接触到心理健康话题。然而,互联网上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并不都是全面和准确的,容易产生误解。NPD 等专业术语往往被简化成一种「标签」,人们用它来描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尤其是在某人表现得过于自我中心、不尊重他人时。
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上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反应:通过使用医学化的标签来表达负面感受,似乎能够将复杂的人际问题简单化、道德化,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将他人的行为解释为「有问题」或者「病态」。
3.谁需要这种概念来表达自己的痛苦,这种病就受到谁的欢迎
高自恋倾向的人往往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尤其是和 ta 们有亲密关系的家人、伴侣等。NPD 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解释在关系中遭遇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豆瓣小组中关于 NPD 的大多数帖子都是「受害者」用来求助鉴定的——
「如果 ta 是 NPD,那我的痛苦就有了命名;如果 ta 是NPD,这一切就不再是我的错;如果 ta 是NPD,我就终于可以离开这段关系了」。
所以在某个阶段,心理疾病的出现和命名是有好处的,有时候,仅仅是被看见和被解释就能缓解人们的痛苦。
但我们也需要警惕标签化背后的过度滥用。从喊出口的那一刻,它就放弃了关注一个具体的人和一段真实的关系。
也容易让人忽视「自恋」在每个人身上的存在。直至我们对「自恋」污名化,甚至完全排斥、厌弃。
03
无论对方是不是 NPD,
你在关系中的痛苦感都是真实的
在心理学中,概念和标签常常是一把双刃剑,它将我们模糊的感受命名,细腻地分解,帮我们更了解自己,这让我们获得一些确定感和力量感。比如抑郁症的出现,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快乐不是「无病呻吟」。
但标签化也可能变成一种暴力,是对一个人粗暴的「定性」,意味着隔绝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彻底地放弃理解和沟通的可能。
这背后则是长久地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当一个人不在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当我们想表达最有力的攻击,一句「你有精神病」就够了(事实上,患者本身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当然,和高自恋倾向的人建立关系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但任何时候,你在关系中感受到的痛苦都是真实的。只要你感觉不被尊重、理解和看见,都可以为自己划清界限,适时选择离开。
这和对方是不是 NPD 无关(亦或是任何其他心理疾病)。
▷ 《我的国王》
或许我们也需要重新定义并谨慎使用心理健康的语言。
毕竟,所有心理疾病概念出现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而不是为了孤立和攻击他们。
参考文献
Gillian A. Russell.(1985),Narcissism and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 comparison of the theories of Kernberg and Kohut Gillian A. Russell.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作者:寒冰
感谢实习生四月、Liz Przybylinski 教授对本文的支持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ID:jdxl2000),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守伦理的专业心理公众号。
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这样惩罚孩子,不仅没用,反而会深深伤害他
咨询预约微信号:130-7119-5923 /客服电话:186-1257-6320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看到一句话,就是标题上这句了。
深深说到心里。
40+、45+的人,开始对养生话题感兴趣。哈哈,是挺惜命的呀,也听到这样、那样的关于人到中年需要补钙,需要对抗雌激素流失,需要……种种的养生建议。
但究竟吃的那些养生保健品是不是智商税就难以分辨了。
我最近接触的中医,是给父亲开药的同仁堂坐诊大夫。于是顺便就问一句,您说我需要吃点什么吗?
对方摆手,不需要。
用他的说法,中医是整体,而药只是起到扶正的作用。假如说关键的话,还是自己的心态。
是了是了,所以当我刷到这个”中女最好的养生是自恋“的短视频的时候,不禁深以为然。
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假如你的内心非常笃定于自己是美的,自己是对的,自己状态很好很好……那么,你整个人都会跟着容光焕发……
这是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的。我也相信,一个人心情好,身体相对是会更健康的,面容一定也是会变漂亮。
我相信,对于自恋能让自己变美这件事,我们很多朋友会有体会吧。记得之前做心理学直播的时候,王蓓老师也曾建议每天做”镜子练习“。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每天夸自己,夸的越具体越好……
我想,这大约跟那本神奇的畅销书《秘密》里提到的吸引力法则也是一脉相承的吧。你给到好的心理暗示,且发自内心的相信、笃定……
整个人的能量场会跟着向着你认定的方向发展,我说不上来具体的究其所以然,但我会一万个相信的是,世界有着奇妙的发展轨迹,而我们的那些向好、相信,是会悄悄发生作用的……
蝴蝶效应?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贴切,但我十分相信对自己的认可,对事物的乐观、自信,是会让绝大部分事情变得越来越好的。
最最起码,先收获一个心情好呀,心情好了,身体就会好,剩下的事就是听天命吧,一切顺其自然。
所以呀,中女最好的养生,我会很笃定的相信是自恋。与其吃一些保健品,怕这怕那担心自己不够好,大不如每天夸自己:就是觉得自己很好,很美,很不错……
这可太太太重要了。人到中年,自己的生活、工作、身体都会经历诸多的考验,这个时候,好的心理暗示,或者就说是自恋吧,能帮到我们大忙。
想到郑板桥的那句”难得糊涂“。
是了,世间事,很多东西当你钻牛角尖,非要论出个对错是非,那通常会让人很疲惫甚至是愁苦,可一旦你换个思路,就稀里糊涂着过嘛,就自我感觉良好着过嘛……一切又真的境随心转,变得一片光明,一派春色了。
去感受这样一份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妙吧,愿我们每天都自我感觉良好的、轻轻盈盈、不求甚解的活着。
会很快乐。
今天的二条,给大家推荐飨实的普罗旺斯西红柿。
正宗海阳普罗旺斯西红柿,色泽红润,番茄味超浓,果肉饱满,沙瓤多汁。
整个种植过程不催熟、不打药,让果子在藤上慢慢生长自然成熟,才有这般酸甜的口感。西红柿中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
4.5斤礼盒装(15个左右),统一零售价RMB45
(本文为推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
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
自恋基